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治理“三公消费”要“标本兼治”

治理“三公消费”要“标本兼治” 

 
  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5月3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特别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这项工作要注重制度改革和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国务院明确提出“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严控三公支出”,令人为之称道。
  人民网推出的今年“两会”热点问题网络调查显示,当前“三公”(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费出国境)消费仍然是网民认为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三公消费”出手“大方”,个别领导干部用公款奢侈浪费,让百姓痛心疾首,意见很大。从中央到地方整治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追求奢侈享乐的会议、文件不少,相关行动也由来已久,但为何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追求奢侈享乐之风像“牛皮廯”一样难于根治呢?甚至感觉好像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笔者初步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有的领导干部觉得,吃一点喝一点,只要不把东西往自己家里拿、不把钱往自己兜里揣,算不了贪污,犯不了罪,当事人还可得到极大满足,身心愉悦。
  2、有部分领导干部“死要面子”,也有个别领导干部“打肿脸来充胖子”,自己深知过于浪费,但是会觉得不浪费就是对客人不热情,因此宁愿浪费乃至欠帐也要热情一番。
  3、能进行职务消费奢侈享乐的大都是领导干部,掌握一定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有不好出帐的发票就乘虚而入,继而出现“三公”消费腐败现象。
  4、在处理已曝光的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奢侈享乐事件时,大多数都以教育为主,处理稍为重点儿就是通报批评,官照当领导照做,违纪成本低,甚至可以说没有违纪成本。
  4月1日,北京首次公布公车数量为62026辆,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次,各界对其公开透明的态度给予积极肯定。从今年起,陕西省在10个省级部门进行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并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公开所有省级部门预算,并逐步细化预算公开内容,严厉遏制“三公消费”。成都市财政局日前也承诺,今年不仅将公开政府总预算表,还将首次公开部门预算表。此外对于“三公”支出,成都市称将“按中央、省的要求,推进对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公开”。
  公开“三公”消费的帐目,看似容易,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单位来说却难以做到,主要是因为有些领导自己知道,公开出来有些东西难以面对群众。因此,公开“三公”消费帐目,对防御“三公”消费腐败具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北京公布公车数量”的做法,“陕西进行部门预算公开试点”的做法能够真正实施的话,很值得我们各地各单位学习和借鉴,他们展示了政府的反腐决心。为了根治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追求奢侈享乐这一“牛皮廯”,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从加强法制着手。要把奢侈浪费作为犯罪来处理,要从严惩治领导干部奢侈浪费现象。
  二是要从完善制度着手。各地各单位要制定“简便、管用、有效”的管理制度,切实抓好落实。不能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从而执行不了制度。
  三是要从教育引导着手。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忆苦思甜教育,开展学习焦裕禄、方志敏等典型人物学习教育活动,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艰苦朴素的作风。
  四是要从“一把手”着手。抓好“三公”消费,关键在“一把手”。“一把手”要率先垂范,做到不奢侈浪费,“一把手”做得好与差,其他干部都会效仿。
  五是要从落实公开着手。及时、全面公开“三公”消费帐目和领导干部“三公”消费情况,自觉接受干部和群众的监督。
  六是要从强化监督着手。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各单位还要自觉接受社会以及媒体的监督。(网友:朱武荣)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