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把就业作为政绩考核的“硬指标”

把就业作为政绩考核的“硬指标”  
○赤心木


         近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列入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新京报》6月2日
         日前,教育部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660万新高,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也表示,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人,比“十一五”期间压力还大。
     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但我们看到,一段时期以来,对政府政绩的考核往往是以经济数字的GDP论英雄。在这种政绩观的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GDP数字,不惜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甚至在GDP数字上大肆造假。诚然, 发展是硬道理,实现经济GDP的增长固然是很重要,但真正的发展是以民生为落脚点,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应该是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拉动内需等都无从谈起, 一个人的就业状况关系到一家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执政党赢得民心的根本。国外许多国家政府都是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而不是把经济增长作为优先选择或者唯一目标。一些政党甚至在竞选时就把降低失业率作为一项重要承诺,以此来争取选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天下最大的事莫过于民生,轻视或忽视民生问题的政府不是称职的政府,不可能全面得到人民拥护。作为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绝不能对百姓就业这个重大问题漠然视之,必须明确就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就业工作纲入政府的政绩考核,这样能有效促进我们的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时刻把提高就业率作为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应算一算政治帐、民心帐,将就业稳定和就业增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绩考核的最大“硬指标”。同时,加强监管体系的完善,防止一些地方政府从“唯GDP观”到“唯就业率观”,在就业率上“注水”。只有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让更多人实现就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才能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