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为”者“有位”还需制度给力
让“有为”者“有位”还需制度给力
李源潮同志提出了“三个不吃亏” 用人导向,“三个不吃亏”,即: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所谓“综合素质高的人”,就是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工作等各方面素质比较优秀的人;“干事的人”,就是心系发展、真抓实干、投身发展、勇于担当、有工作实绩的人;“老实人”,就是遵纪守法、公道正派、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有苦不诉、有功不表、不主动向组织提要求的人。
笔者认为,作为党的事业骨干,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关系到我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有一些干部工作上不打算盘,求真务实,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默默奉献在条件艰苦、矛盾复杂的“第一线”,能沉下身子真抓实干,不夸夸其谈,不坐而论道,乐于揽事,勤于干事,不计名利,不贪虚荣,毫不算计工作上的“投入”与“产出”。在选拔任用人才中,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群众基础好的干部选拔上来,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老好人得利,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这些干部“不吃亏”,让得到提拔的干部成为一面旗帜,达到“用好一人,带动一批”的效果。
完善培养制度,确保扎根基层的干部“不吃亏” 。“人才兴国”战略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选贤任能就需要积极推进基层干部培养型、轮岗型,加大乡镇与旗直部门之间干部的交流力度,提高“人才”与职位的双向选择导向;同时对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默默无闻,勤于干事的干部予以交叉任职,多方位锻炼提升,最终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氛围,让扎根基层的干部“不吃亏”。
完善考核制度,确保实绩突出的干部“不吃亏”。“群众对干部的实绩最有发言权”。对干部的实绩考核采取旗级领导评议、单位互评、民意调查、行风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考核工作的公开化、社会化、透明化;同时把日常监督落实到位,设置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廉洁自律等干部能够了解的评价指标,通过“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拉家常、话农亲,客观务实地把群众对干部的评议带回来,积极提升基层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切实让群众“代言”干部政绩,让实绩突出的干部“不吃亏”。
完善选任制度,确保干实事的干部“不吃亏”。干实事就是要求踏踏实实地为百姓解决了问题,务实了服务,真正让群众满意。由此,在选任上加大公开选拔力度,打破干部选拔中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降低干部任职门槛,突破行业、身份和工作性质的界限。公务员招录面向大学生的同时,积极纳入农民工,普通群众,一般工人等层面。实现面向社会跨行业、跨部门,向社会各个阶层,公开选拔,不拘一格广纳“千里马”。进而促进更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实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在拓宽用人渠道上取得新突破,让干实事的干部“不吃亏”。
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优秀后备干部“不吃亏”。“士为知己者用”。完善管理制度,就是要求各用人单位严格结合“人才”的特色专长,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机制,切实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后备干部个人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通过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规划,以优进劣退、动态管理为原则,采取考试准入、公开考察等方式,不断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将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后备干部适时提拔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让优秀后备干部“不吃亏”。 (网友:蜗牛的背壳)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