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切忌滥“随俗”
“入乡”切忌滥“随俗”
张桂辉
张桂辉
《庄子·山木》中有“入其俗,从其令”之说,后人由此造出“入乡随俗”的成语,意思是,到了一个地方,就要顺从当地的习俗。
一般而言,入乡随俗,一来表示自己对异乡人民生活习惯的尊重,另外也有利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快地融入当地群众和生活。然而在一些方面,则另当别论。比如在廉政问题上,领导干部就应当谨慎行事,有所“随”,有所不“随”。
现今,在少数地方和个别行业恶俗较盛,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官场生态”。在这些地方、这些行业,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尤其是手握实权的主要领导岗位后,那些嗅觉敏感、投机钻营的人便如蝇附膻,立马把你当成“主攻对象”,不择手段投你所好。对此,有的领导干部刚开始还比较谨慎,慢慢地就放松了警惕,结果不知不觉间被紧紧“包围”、牢牢“套住”,祸根自然也就悄无声息地埋下了。
如同人们都乐意在民风淳朴的环境中生活一样,领导干部也都希望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工作。然而,当事与愿违———环境不尽如人意、习俗比较恶劣时,是“入乡随俗”,还是“守住自我”,则成为为官廉腐的“分水岭”。
明朝于谦任兵部尚书时,每次进京奏事总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善意提醒,别人都趁机送礼,你怎么不带点土特产向皇上进贡,给同僚送礼,也好顺便买个人情。他却笑道:“我公明为官,清白做人,为什么要搞那种蝇营狗苟之事,让世人戳脊梁骨呢?”在攀龙附凤、趋炎附势的世道里,于谦“空囊而入”,充分表现了他洁身自爱的高风亮节和爱民守节的磊落胸怀。
古人云,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物体很快就变质,甚至生虫腐烂,而有的物体却不受侵蚀,时间再长也能完好如初。物且如此,何况人乎?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领导干部若把“环境不良”当成放任放纵、腐败腐化的借口或理由,甚至抱着“世人皆浊,我何独清”、“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类的想法,不堕落变质才怪呢!领导干部唯有在心中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保持警钟长鸣,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廉洁自守,绝不入乡随“俗”,这样,腐败的“幽灵”也就难以乘虚而入、兴妖作怪。
在泥沙俱下、良莠并存的环境下,是入乡随俗、同流合污,还是守住自我、洁身自爱,既关系到个人平安与进步,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望。因此,负有引领时代潮流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注重读书学习、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高度警觉和清醒头脑,不受环境左右,不滥随乡俗。这样,才能做到任尔东风西风,我自两袖清风。
一般而言,入乡随俗,一来表示自己对异乡人民生活习惯的尊重,另外也有利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快地融入当地群众和生活。然而在一些方面,则另当别论。比如在廉政问题上,领导干部就应当谨慎行事,有所“随”,有所不“随”。
现今,在少数地方和个别行业恶俗较盛,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官场生态”。在这些地方、这些行业,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尤其是手握实权的主要领导岗位后,那些嗅觉敏感、投机钻营的人便如蝇附膻,立马把你当成“主攻对象”,不择手段投你所好。对此,有的领导干部刚开始还比较谨慎,慢慢地就放松了警惕,结果不知不觉间被紧紧“包围”、牢牢“套住”,祸根自然也就悄无声息地埋下了。
如同人们都乐意在民风淳朴的环境中生活一样,领导干部也都希望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工作。然而,当事与愿违———环境不尽如人意、习俗比较恶劣时,是“入乡随俗”,还是“守住自我”,则成为为官廉腐的“分水岭”。
明朝于谦任兵部尚书时,每次进京奏事总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善意提醒,别人都趁机送礼,你怎么不带点土特产向皇上进贡,给同僚送礼,也好顺便买个人情。他却笑道:“我公明为官,清白做人,为什么要搞那种蝇营狗苟之事,让世人戳脊梁骨呢?”在攀龙附凤、趋炎附势的世道里,于谦“空囊而入”,充分表现了他洁身自爱的高风亮节和爱民守节的磊落胸怀。
古人云,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物体很快就变质,甚至生虫腐烂,而有的物体却不受侵蚀,时间再长也能完好如初。物且如此,何况人乎?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领导干部若把“环境不良”当成放任放纵、腐败腐化的借口或理由,甚至抱着“世人皆浊,我何独清”、“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类的想法,不堕落变质才怪呢!领导干部唯有在心中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保持警钟长鸣,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廉洁自守,绝不入乡随“俗”,这样,腐败的“幽灵”也就难以乘虚而入、兴妖作怪。
在泥沙俱下、良莠并存的环境下,是入乡随俗、同流合污,还是守住自我、洁身自爱,既关系到个人平安与进步,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望。因此,负有引领时代潮流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注重读书学习、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高度警觉和清醒头脑,不受环境左右,不滥随乡俗。这样,才能做到任尔东风西风,我自两袖清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