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最大危险”须常忧民生之患
抵御“最大危险”须常忧民生之患
宋翔
宋翔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保持和提升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抵御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的任务。保持和提升优势,防止和化解风险,最关键、最直接、最现实的是每个党员干部要常忧民生之患,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务求执政有效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
民生,说到底就是百姓的衣食住行、群众的柴米油盐。有道是,得民心得动力得事业得天下。现在经济是发展了,但确实还有些基层群众的经济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政治权益没有得到体现。只有常忧民生、常听民声,关注民生才能关注到“点子”上,所作所为才能合民意、暖人心。关注民生,常忧民生,并非是一个讲讲喊喊的口号,或者议议说说的理论,而是必须从坚持立党为公、务求执政有效的高度去自觉实践的不可懈怠的行动。
常忧民生应从“心”开始。“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领悟胡锦涛同志这一朴实话语里道出的党发展壮大的根本道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常感老百姓衣食父母之恩,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保持不懈的追求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奋斗,保持拼搏的劲头任何时候都不消极懈怠,保持勤俭的本色任何时候都不铺张浪费,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时刻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时刻牵挂百姓的温饱冷暖,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困难群众提供平等而有尊严的帮助和服务,把关心、关注、关怀民生贯穿于推进科学发展的各个工作环节,做到群众有苦,心里难甜;群众有难,心里难安;群众有冤,心里难平。
常忧民生当从“信”着手。从“信”着手,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真正意识到我们共产党打天下靠人民群众,坐天下还要靠人民群众,坚决克服和纠正“对上捧对下哄”等不良倾向,始终视诚信为做人的品质,用诚信树服务的品牌,做到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的过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增进群众感情,树立大众情怀,过硬服务本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常忧民生须从“新”做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向全面小康迈进。面对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面临着的新情况和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的新特点,每个党员干部应当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经常到超市、楼市、菜市、夜市走一走,认真听取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新问题、新诉求、新期待,注重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扩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纠正漠视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良现象,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收获一份份实实在在的快乐。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