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管好关键岗位还须“三结合”
重点管好关键岗位还须“三结合”
特约评论员 巴山泥
特约评论员 巴山泥
最近,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管理的若干规定》。这是中央加强关键岗位干部重点管理,加强地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市级一把手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在推进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中处于核心地位、担负重要责任、发挥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必须加强重点管理。如何实施重点管理,笔者管窥,在党管干部前提下,还须做到“三结合”。
“官管”与“民管”结合。“官管”,就是强化上级组织、领导的管理,就是认真坚持和坚决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按照《廉政准则》52个“不准”理政办事。对此,直辖市、省、自治区一把手及组织部长、纪委书记更是首当其中、责无旁贷。诚如毛泽东所讲:“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要坚持按中央刚下发的《规定》要求,不折不扣地用活、管实、管好、管出成效,使其坚持正派公道的作风,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充分发扬民主。随时了解情况,强化教育监督,及时调整交流,不让一个干部“掉队”,不让李大伦、罗荫国、李启红等腐败分子再现。
“民管”,就是要加强群众对关键岗位一把手工作和生活的监督。一是发挥同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唯有他们对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才最了解、最熟悉,容易看得清楚明白。所以必须发扬和坚持党内民主,对本组织的干部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逐渐祛除干部考核、民主测评、民主选择提拔方面的“有选择性民主”,走向“无选择性民主”,并日趋法制化。二是让其过好群众关。要制作权利流程图,公开阳光用权,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使公款接待、政府采购、小金库、“三重一大”等,广泛接受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防止以权谋私和“既得利益”。
“人管”与“技管”结合。在努力人的能动性,强化对关键岗位干部管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科技的作用,在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实现“人管”和“技管”的有机结合。对关键岗位干部的考核测评、学习培训等要充分做到客观化、科学化、数字化,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省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将严管关键岗位干部纳入工作的重中之中,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整合力量,实现信息共享,互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管好关键岗位,切不能各自为政,形成“两张皮”。要科学开发建设对关键岗位干部量化考核的信息系统,给每位干部建立好相应的信息台帐,实现数字化管理,方面随时调取、查阅,真正做到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关键岗位干部。
“严管”与“关爱”结合。“严是爱,宽是害”。因为是关键岗位一把手,管理一定要从严。要给他们带上“紧箍咒”,穿好“防弹衣”,罩好“拒腐防变”的“金钟罩”。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三个延伸”:管理向八小时外延伸,既要管住工作时间,又要管好生活时间,八小时之内看政绩,八小时之外查足迹;管理向“离职后”延伸,既要管住“在职时”,又要管好“离任后”,离任后利用影响力违纪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不可不防;管理向身边人延伸,既要管住自己,也要管好亲友,严防有人走“夫人”路线、“公子”路线、“秘书”路线。
“严管”的同时,还要关心爱护他们。一要指导他们,让他们的工作方法、领导水平、领导艺术日臻完善;二要提高他们,使他们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共事能力、执行政策能力、发展经济能力、维护和谐稳定能力不断增强;三要检查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防止骄傲自满,惟我独尊;四要对犯错误的干部,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防止“小错”酿“大祸”;第五,照顾他们的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将“官管”与“民管”、“人管”与“技管”、“严管”和“爱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管理上的上下互动、监督上的内外合力,体现科学严谨和人性关爱,才能充分调动关键岗位干部干事创业、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主动性,防止为权所伤,在地方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负起全面责任。
来源: 新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