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日常言行必须有礼有度
官员日常言行必须有礼有度
○朱海滔
○朱海滔
近年来,不少官员在公众场合爆出“雷语”。为避免此类现象,武汉市监察局近日回复市政协委员提案时介绍,将细化公务员考核标准和要求,将公务员日常言行纳入考核内容。( 8月4日《长江商报》)
“我只为领导服务,你们算个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现在, 我们一些公务人员在公众场合频频爆出“雷语”,表面上看似是“口无遮拦”、情绪冲动之语,暴露出的却是少数公务员内心潜在的“官本位”意识和将自己置于人民群众之上,置于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之外的心理。
党员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人物,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引者,其言行举止在群众眼里,代表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政府部门行政首长,是整个班子和单位的“领头羊”和“灵魂性”人物。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官员的言行举止,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政府的整体形象,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最终事关事业的成败。 因此,官员的日常言行,尤其在公共场合的举止不可不视,必须有礼有节有度。
在公共场合,领导干部要做到言行有度,首先必须注重以礼待人,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总是以一定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给他人留下第一印象。整洁大方的衣着、得体的举止、高雅的气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真诚的谈吐,必定塑造出良好的个人形象,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为人看成封建时代为官治国的最起码的资格。修身其实就是一种道德修养,治政先治身,这是为官为人古今遵循的规律与真谛。
必须重视学习,加强政治理论素养。 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不断学习,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公共场合才不会出现脱离工作实际,坐而论道,以个人观点代替政府立场等引起公众误解的不当言行。
必须牢记身份,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的实现,而且也是共产党员永恒的主题,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只有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坚持党的宗旨,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管在任何场合都才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党的利益和形象。
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或明或暗地处于别人的关注之中,无论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还是处于公众场合,其言行更代表着党和政府声音及形象。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官员切不可小视自己的言行,必须严以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到言行有度、举止规范,全力以赴地塑造好自己的良好形象。
必须重视学习,加强政治理论素养。 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不断学习,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公共场合才不会出现脱离工作实际,坐而论道,以个人观点代替政府立场等引起公众误解的不当言行。
必须牢记身份,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的实现,而且也是共产党员永恒的主题,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只有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坚持党的宗旨,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管在任何场合都才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党的利益和形象。
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或明或暗地处于别人的关注之中,无论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还是处于公众场合,其言行更代表着党和政府声音及形象。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官员切不可小视自己的言行,必须严以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到言行有度、举止规范,全力以赴地塑造好自己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