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风”是工作上的投机主义
“望风”是工作上的投机主义
当前,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一种“非典型”也“非个别”的不良现象——一定要等“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等“吃堑”了才急于“长智”,而东窗事发之前却“心照不宣”,事态平息之后就“涛声依旧”。如:官员落马,方知监管缺失;事故发生,才来关门整顿;民怨沸腾,才会彻查深究。如此乱象,反复不断,不一而足。这种专门等机会“送东风”、看形势“好跟风”、干工作“刮阵风”的“望风”之风,污染党风,败坏政风,危害极大,必须坚决制止。
“说了才干,催了才干,不得不干了才干”是“望风”者的思维逻辑。它是思想上的现实主义,行为上的速食主义,工作上的投机主义。“望风”者往往一门心思等风“下菜”,慢条斯理见风“出招”,“喜”于被动应付,“乐”于消极作为。凡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只要外界“不吹风”,就坚决“不起浪”。“东墙倒了补东墙”,“西墙倒了补西墙”,只要领导不强调,就自然打折扣。但一等到“风”来时,尤其是上级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时,则闻“风”而动,姿态很高,动静很大,气势很猛,看似“趁势而为”,实则“见风使舵”,说白了就是经常性“麻木”、间歇性“亢奋”、习惯性“懒政”、应急性“勤政”。
“望风”者往往自认为高明,生活上“厚而不黑”,工作上“藏而不露”,以耳聪目明自诩,以能干事会干事自居。其实,如此手段虽能一时钻法律法规制度的空子,却脱不了长久的责任和干系,更挑战不了群众的智慧和眼力。君不见,曾经的“望风”者最终只会“望风捕影一场空”,甚至沦为他人眼中的“东西南北风”、“五光十色门”,遭同志横眉冷对,遭群众“人肉搜索”,遭法纪严厉制裁。丢官丢人事小,误党误国事大。
“望风”之风也与少数领导干部的好大喜功不无关系。搞跨越式发展却不遵循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短期效应和表面成果;搞“政绩工程”却不顾及民众感受和实际承受能力,一味追捧数字概念,一味沽名钓誉。对问题讳莫如深,对成绩大肆宣扬;朝令夕改,政出多门;有了“野心”却没了“常识”,盯着“高层”却忘了“基层”,这些都给“望风”之风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滋长的市场。正如严复所言,“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领导在“望风”,也难怪下属跟风。
本来世界就不“静”,奈何“歪风”还不止!诚然,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是说一定要不停“亡羊”才知“补牢”,不停“吃堑”才会“长智”,供后人哀之的前车之鉴已经不少,问题是该鉴的“鉴”了没有,该哀的“哀”了没有?责任之失往往不在于“不能”,而在于“选择性”应付;制度之过往往不在于“不全”,而在于“有弹性”执行。纠治“望风”之风需要少来点隔靴搔痒的“阵风”,多来点鞭策入里的实策。问题要对下一查到底,责任要对上追究到位,切实让当事人“长记性”,让旁观者受警示,让“望风”者无“风”可望。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