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官员的灵魂在“愤愤不平”中堕落
谨防官员的灵魂在“愤愤不平”中堕落
杨维立
7月15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重庆市垫江县原常务副县长赵应明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对赵应明非法所得财物共计208.78万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7月28日,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吴雪梅有期徒刑九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承办检察官近日独家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披露了这对副县长夫妇的堕落轨迹。(据《法制日报》8月19日)
报道中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2003年,组织调整赵应明分管移民工作,按常规,分管移民的副县长要进县委常委,而赵应明却没有,因此他思想背上包袱。吴雪梅对此更是愤愤不平,对赵应明灌输:“当不上官,不如趁机捞些钱。”2003年3月,赵应明第一次收受他人行贿的3万元。接下来,赵应明胆子开始变大,从小收到大收,从一次收到多次收,最后发展到肆无忌惮……经重庆市检察二分院查明,赵应明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共收受了14个请托人的财物,金额高达200余万元。
赵应明的堕落轨迹读来十分耐人寻味。不妨设想一下,倘若按常规,赵应明进了县委常委,他还会不会走向歧途呢?恐怕无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但不可否认,“官场失意”是其人生轨迹转向的“拐点”,“愤愤不平”是导致其走向歧途的诱因。诚然,赵应明犯了受贿罪,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纯属咎由自取,自取其辱。然而,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悲剧。官场中,与其有相似遭遇和感受的官员还有不少。
比如,文强案中,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原副总队长罗力曾先后4次行贿文强人民币40万元。其实,罗力并非平庸之辈,他曾先后荣立过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8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优秀民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重庆市十佳民警”、“重庆市公安局破案标兵”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庭审公布的案情显示:时任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二支队长的罗力早就听说,送钱给文强的人得到提拔了,而且他的二支队下面,有几个没本事的人也因为与文强结交当了科长。而自己只是个“旁观者”。身边的实例分明印证了民间的段子“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要”的正确性。于是乎,在“愤愤不平”中思想发生了变化。“怨气”变成了“邪气”,从当初不屑那“几个没本事人”到步入买官后尘,从可能的“受害者”变成了现实的受益者,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当然最后跌得也更惨。
在我们的周围,官员因“愤愤不平”而堕落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果哀之而不鉴之,接下来仍有人会重蹈覆辙。
前些年,比尔•盖茨,从微软“一把手”执行董事长的位置退休时,众多媒体披露了他的十条“金玉良言”。其中有这么两条:“社会充满着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去适应它”。“当你陷入人为困境时,不要抱怨,默默地吸取教训”。这两句话值得我们仔细回味。其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也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程度不同,社会上总会存在不公平现象。又如古语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当事业受到挫折,当工作打不开局面,当成绩得不到肯定,当价值到不到认同,当职务晋升的希望落空,当无端受委屈和猜忌……挫折和困境面前,官员是否能展现“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散步”的风采?还能保持健康平和心态吗?——不同的答案表明不同的精神境界,也能决定不同的人生道路。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直面挫折,善待失落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具体体现。要想做到直面挫折,善待失落,必须信念坚强,不仅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百折不挠的韧劲,而且需要有宠辱不惊的平常心;必须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清醒头脑。这样,当他面对挫折和失落的时候,就不会因郁闷不平而生怨,也不会因个人的失落而愤世。相反,愈增进取之心,愈加沉着坚定,在历练中不断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在磨砺中不断演绎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创造事业的辉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告诫人们要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摆在首要位置,尤其发人深思。现实中,有些官员似乎被“惯坏”了,自我感觉良好,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贡献,却“娇贵”得很,对拥有的东西不懂得珍惜。哪方面没能遂愿,便怨天忧人;一旦遇挫,便愤愤不平。进而,一些原本先进的分子变得判若两人,精神懈怠,一蹶不振,裹足不前,自暴自弃;有的为了发泄情绪,推卸责任,随意散布不利于大局、不利于团结的言论,做为人不齿的事;有的甚至心理失衡,信仰动摇,以权谋私、跑官买官“现实体验”的意识被激发,走向了反面。而赵应明、罗力正是灵魂堕落的两个“标本”。
他们的堕落史再次从反面警示我们: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完善公开、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努力形成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的社会氛围和政治氛围,遏制少数人以权谋私、跑官买官的念头。进一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培养官员的抗挫折能力,事实表明,这方面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和反贪机构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官员的灵魂应自觉秉持自我的公正与洁净。无论如何,“愤愤不平”都不是违法乱纪的借口;不公平的境遇绝能成为自甘堕落的理由。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官员面对的诱惑和压力都在增多,更需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抗挫折能力,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正如歌手孙悦在《祝你平安》歌中唱的:“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愿每一位官员都能始终保持洁身自好和健康平和心态。尤其是面对“官场失意”、自感“愤愤不平”时,仍然要自觉坚守做人的底线、从政的底线、为官的底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始终拥有自尊、自爱之心,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幸福就能“围绕在你身边”,我们的人生方能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