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局长缘何上任仅2年就领刑3年?
公选局长缘何上任仅2年就领刑3年?
巴山泥
巴山泥
2008年10月,重庆市江津区面向全国公选22名处级领导干部,33岁的深圳规划设计院城市设计所所长的陈渔(化名),以不同凡响的奋斗经历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成功入选。34岁当上了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局副局长,同年9月主持规划局工作。2010年11月14日,陈渔因受贿罪提起公诉,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3月16日《法制日报》)
看了这则新闻,完全没有以前看到贪官落马后的大快人心、痛快淋漓之感,反倒有些惋惜,并深感沉痛!曾荣获“省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称号,毕业于南方名校,任职深圳规划院城市设计所所长,被列为深圳市政府专家库,多么难得的青年才俊!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变卖家产举家迁往江津。
在深圳时已资助过一名贫困学生,到重庆后又结了六名“穷亲”进行帮扶,这哪里是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之人?到重庆后,业务能力强受到重视和信任。可这位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规划局副局长,自2009年9月14日主持工作至公诉,仅有短短的14个月。
如此青年才俊、大有可为的专家型年轻干部,如何栽倒得这么快?
从表象看,没能廉洁自律,管好自己。陈渔收受多名工程项目负责人礼金8次,共计6.3万元。其中,刘某两次通过请他吃饭,其间分别送给他1万元。王某在办公室也送给他1万元。
正应了那句话:“手摸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
党员、干部还是要强化法纪意识,认真学习、践行《廉政准则》,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否则,难免象陈渔一样,拿了也要交出来,“吃不了兜着走”被判刑后发出“真好象是一场梦!”的喟叹!
“千条万条,为官清廉第一条。” 此言不虚呀!
从另一角度讲,或许他本就不该半路出家,弃研从政,离深圳到重庆。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能实现理想抱负呢?孙中山不是有“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告诫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危害不浅!本以为权柄好玩,通过重重竞争,终于如愿以偿,远远地从沿海跑到西部。岂料刚握权柄,即为权柄损伤,且成为戴罪之身,元气大失,前程尽毁!权力这东西岂是那么好玩的?
看来,对自己人生的定位实在太重要了。“一卒失算,满盘皆输”啊!这不得不让我们叹服“航天之父”钱学森当年不当“一把手”,只做负责科研的“二把手”的明智选择,而且在他几乎所有的官职中都带有一个“副”字。这位国家和民族都引以为豪的科学家,更堪为人生的领航人!千好万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青年才俊的为权所伤、迷途难返,不知能为多少人带来启示?
从深层次看,还是权力惹的祸。如果陈渔不是主持规划局工作,履行“一把手”职责,大权在握,又哪来那么多逐利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和他套近乎,向他进贡,“放长线钓大鱼”进行感情投资?如果规划局长这个岗位的权力有既定的流程图可循,实施阳光运作,“一把手”们无法“暗箱”操作关照别人,又有哪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工程负责人,还会千方百计送钱给他?如果不是因环境或潜规则使然,让工程项目负责人早形成了“拿工程必须以钱开路”的思维定势,又何须急急忙忙向新官投送“银弹”?
由此可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让权力进入“笼子”,阳光操作,规范运行,才是有效防腐和保护干部的治本之策。反腐倡廉任重道远,值得深思啊!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