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省部级以下不配专车”不是画饼充饥
愿“省部级以下不配专车”不是画饼充饥
朱 波
朱 波
公车改革喊了这么多年,不能说国家对此不重视,毕竟公车泛滥成灾,已耗尽了“纳税人”的血汗钱。由于各级官员利用职权超标配车,滋生了个人特权主义,公车私用屡禁不止,严重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几乎成了一种群众深恶痛绝的公开腐败。
据新近出版的《瞭望》杂志报道,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透露,近期中办、国办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不能换车,省部级以下单位车辆不固定到人。对于这个公车改革新规定,网民总体上给予了比较正面的评价。
这份公车改革的新规定之关键内容就在于“省部级以下官员不能再配置专车了”。应该说,这个规定从某种意义上将改革的矛头对准了诸多官员违规或超准配置专车的痼疾,也有必要触动某些官员的既得利益,值得公众期待。新规定不仅彰显了中央坚定的公车改革、努力降低行政开支的决心,对治理和降低“三公”消费将起到风向标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一项符合民意的举措。
笔者认为,这项“省部级以下官员不再配专车”的新规定,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一小步”。为什么这样说?你看,一来“省部级以下官员不再配专车”并不意味着省部级以下没有专车,因为公车的数量并没有被强制要求大幅裁减,也就是说公车数量和公车浪费的财政费用仍然还会随着数量的存在而存在。得利者心里很清楚,省部级以下单位车辆不固定到人且不说费用照旧,实际上那些不固定到人的公车还可以被领导指定专用。名义上虽然不固定,但你一个小小的普通公务员,难道你敢随便拦坐领导的车吗?
二来现在很多地方何止处级领导,乡科级干部甚至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副职都配置有专车,这显而易见的违反规定超标配车,如果上述新规定实施,乡科级干部又如何去进行监管?谁来监管?监管发现后,又如何惩处和问责?如果这次公车改革只是轻描淡写的“罚酒三杯”,那这项制度流于形式不过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岂不是让出台政策的上级部门沦为群众的笑柄,并让公众更加怀疑国家对公车改革的诚意和决心。不解决这些疑问,再好的政策都只不过是画饼充饥,最终还是围着原地打圈圈。
对此,就有不少网民持怀疑态度的说,省部级以下不配专车听起来很好,可谁去抓落实,又如何抓落实?也有不少网民表示,严格规定配备专车级别是公车改革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愿中央在严厉打击公车私用方面出台铁腕举措。并建议所有公车统一标识并标明监督举报电话,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和媒体监督。同时,配套出台一个公民检举奖励制度,这样,既可解决对数量庞大的公车监管难的问题,又能对敢于公车私用者起到震慑作用。
来源:求是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