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领导干部为何就是喜欢与工程“结亲”
一些领导干部为何就是喜欢与工程“结亲”
据人民网:受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的委托,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5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工程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通报了工程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查办案件工作情况,并公布20起典型案件。通报了自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举报3.31万件,立案1.72万件,结案1.5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27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78人,县(处)级干部108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698人。
看到这个通报,我们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或高兴,或沮丧。却在平静地想,为何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喜欢与工程“结亲”呢?
工程专项治理开展已经多年,人们也一直在喊“狼来了”,也确实对工程领域腐败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其中也保护了一些领导干部,而根据上述通报来看,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似乎并没有从每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上接受教训,。恰恰相反,他们却特别喜欢与工程“结亲”。我想,只有从深层次查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杜绝领导干部插手工程的现象。
不恰当的政绩观是一些领导干部喜欢上工程的内在原因。他们大张旗鼓地搞工程:或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或财政工程、或腐败工程。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从实际考虑,想办法如何放水养鱼或提高地方经济造血功能,而是急功近利,走通过卖地、圈地来高地方财政收入的老路子,一下子将地方唯一不可再生的资源出售殆尽。于是,工程、土木自然而然就会大兴起来。一些领导干部就说,到地方任职,如果看不到高耸的塔吊、看不到兴旺的房产业、看不到轰隆的推土机声,心里就不踏实。这种通过杀鸡取卵提高地方财政的思维,也使得一些领导干部与工程结了不解之缘。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在职期间,不是为了为群众谋福祉,而是为了给自己的仕途增添筹码,大搞形象工程。如何提高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政绩,搞工程就是来得快的方式:动静大、成效明显。这完全是一种不正常的政绩观所带来的恶果。至于如何替群众着想、改善群众生活、发展地方经济,不是这些领导干部首先想到的事。因为有这样不正确的政绩观,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后遗症:必须滥花纳税人的钱;由于搞政绩,必然引起干部的不满,但又必须强行推行,因而只有少数人说了算和家长制作风才能推行政绩工程的实施,民主制在这个范围被破坏;因为劳命伤财,于是民愤必然极大,地方稳定必然令人堪忧;由于这种短期行为,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做法,于是招投标也不能按正常程序来,如此,则腐败漏洞生矣:当然个人腐败也会因这些因素,如蝇逐臭,随风而至。
还有一些领导到了一个地方,大搞重复建设、翻新建设,政绩和形象工程的因素固然有,但也有相当的人就是为了谋取不当之利,发不正当之财。无论《廉政准则》,还是最近中央的通知,都要求中领导干部不得插手工程或工程信息公开,但利益使得一些领导干部迷失了心窍和双眼,丢失了党性。
其实,出事的领导干部当中,有相当多的人也许当初并不想腐败,但由于不正确政绩观使一些干部深陷工程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以至于乐于与工程“结亲”,只要目的、动机不纯,必须“百病”俱来,腐败也是如此。当然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果没有坚强的党性和自律意识,即使专项治理搞得轰轰烈烈,但查得越紧,出事的也越多。至于如何提高制度和机制层面的防腐,那又是一个话题,今日不论。(管荣保)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