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预防腐败应把好“四关”
教育系统预防腐败应把好“四关”
朱武荣
朱武荣
日前,网评《警惕高校职务犯罪的新动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密切关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对高校经费投入迅速增长,高校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经费使用和奖金分配等方面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另外,高校校办产业、后勤及其他经济实体与社会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而一些党员和干部经不起金钱、物质的诱惑,陷入了职务犯罪的泥潭。高校已经成为“新的腐败高发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正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
由此,笔者想到,在关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义务教育预防腐败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教育风气有了明显好转,教育腐败案件逐步减少。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少数教育主管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有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辱没了“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清水衙门”亦有时“腐气”泛起。教育系统点多面广,机构庞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但就现阶段预防教育腐败问题,笔者认为应重点把好“四关”。
一是严把“人事关”。教育系统人员众多,几乎占了各级地方吃财政饭一半的人口,因此,人事问题是容易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教师调动、乡下教师进城、毕业生分配、干部提拔等等,都需要进行“阳光操作”,做到制度管人。目前,有的地方实行的建立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制度、教师进城考试制度、毕业生分配一律到农村制度、领导岗位公开竞聘制度、新任校长任前廉政谈话制度等不失为防止人事腐败的有效举措。
二是严把“招生关”。前几年,招生问题曾是教育系统廉政建设的重大缺口,如今,虽然已有所改观,但仍然是滋生腐败的一个温床。主要是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造成教育现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增长需求。如高校招生中随意降低分数线问题,重点高中、优质中小学招生问题。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挤进大学校园、挤进优质中小学校,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达到目的。
三是严把“校建关”。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特别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国家对教育投入日益增加,校建项目日益增多,不少县(市)城区学生规模急剧膨胀,超班额现象日愈严重,为了有效缓解矛盾,各级政府加大了城区学校基础建设投入,城区学校基建任务接连不断。同时,各级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学校基建项目众多。这些校建项目投资每县每年均在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如何科学地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如何让这些工程立项、招标(邀标、设标),确定承建人,也是一个重点。
四是严把“财务关”。从近几年开始,全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陆续实行了免费制,公用经费全部由各级财政拨给。对上级财政拨给的公用经费,上级明文规定不能用于发放教工福利、不能用于基建、不能用于还债。如何解决“三不”与学校正常开支的问题,也是预防教育腐败的一个重点。笔者了解,目前部分县(市)设立的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让全县中小学校财务收支一律进入会计核算中心,能较好地监控各校财务运行情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教育腐败不仅不容忽视,而且更需高度重视,严把防腐关口,注重源头治理。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