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如此“独慎”不可提倡

 
如此“独慎”不可提倡 

 
  据《新京报》报道:某省一个只有4名副厅长的国土资源部门,竟然有3名副厅长因受贿同时落马。有人说,贪腐频发,还有一正一副两位厅长能够慎独自好,实属难能可贵。而笔者认为:正是这种貌似“慎独”、实则“独慎”的行为助长了贪腐气焰。
  “慎独”是中国儒家创造出来的修身术。《礼记·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道德,矢志不移地追求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将“独慎”误读为“慎独”,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众人沉沦我独清,就值得称道。
  其实,“慎独”与“独慎”有着本质的区别。“慎独”是一种崇高境界的大智慧。“慎独”者胸怀大局,立足高远,敢于斗争,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看重“小我”的清廉自守,更追求“大我”的完美修为。东汉时,有人向太守杨震行贿十斤金子,说:“暮夜无知者。”杨震以“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的回答,既保全了清白,又教育了他人。而“独慎”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独慎”者总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求明哲保身,对别人的错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批评指正。瞧着别人走向深潭,从不提醒一声;眼看别人滑进泥淖,也从不伸手拉一把。这种行为,虽然保全了一个,却往往纵容了一群,贻害了一片。
  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该具备“慎独”的操守。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面临大是大非的问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持不越红线,除了从严从细约束自己外,还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按党性要求处己、处人、处事,善于用友情帮助人,用教育“点醒”人,用制度管住人,多管齐下,才能永葆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一枝独秀不是春。套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词,那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