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摞倒万名干部发人深省
工程建设摞倒万名干部发人深省
中央工程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表示,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举报3.31万件,立案1.72万件,结案1.5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27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78人,县(处)级干部108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698人。(《中国青年报》)
从这组数字来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竟有万余名干部因违规插手工程建设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非常令人震惊。其实,中央早就明文禁止领导干部干预插手工程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指出,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市场经济活动(见《廉政准则》第七条第一款)。中纪委也颁布过《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等。既然中央以及各级纪检部门都三令五申严禁领导干部干预插手工程建设,那么为什么又有那么多干部敢于以身试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呢?其中症结在哪儿,发人深省。
其原因,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个层面是思想层面的。一种是利益思想。工程建设领域巨大的利益空间和工程老板们挥金如土的生活,往往令许多领导干部产生失衡感,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填补内心的失落,伸手工程建设就成了一种便捷的途径;另一种是政绩思想。一些领导干部在一方执政时,总是想做出点成绩,最直接的办法是搞基本建设,搞工程建设。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又担心施工方、监理公司或房产商互相串通,损害单位利益。于是就亲自插手建设工程不敢放手,生怕出乱子,结果造成了外行人指导内行人干活,好心办坏事的局面,“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因此层出不穷。
第二个层面是制度层面的。“大楼站起来,干部倒下去”,工程建设领域之所以腐败问题突出,除了众所周知的监督不到位、惩处不力的问题外,更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法规制度缺失的问题。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特别是政府投资建设体制、项目管理体制、招投标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存有弊端或漏洞,这是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滋生的根本原因。同时,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在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等多个审批环节政策不透明、程序不规范,给一些人吃拿卡要、搞钱权交易以可乘之机,甚至连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也曾坦言,审计工作面临的最大阻力和最难的领域,应该是基本建设领域。
其实,造成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原因和问题还很多,并不是哪届领导或哪一个时期就能完全解决的,针对一些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把投资、建设、管理、使用进行分离管理,对工程建设实行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从源头上铲除领导干部干预插手招标投标活动的土壤,预防和治理腐败;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遵纪守法,加强廉政建设;三是要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四是要完善健全监督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建立起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监督网络;五是要进一步明确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招投标、行政审批等各个环节的责任,针对每个环节易出的腐败问题,形成具体的预防、惩戒机制。(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