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才是做官的大智慧
“廉洁”才是做官的大智慧
在重庆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书记薄熙谈到:“廉洁是一种幸福,不贪不占,遍体轻松,心地坦然,办事踏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既要把自己管好,也要把所辖范围的干部管好,这既是责任,也是能力。”薄熙来一语道破天机,“廉洁是一种幸福”告诫党员干部:廉洁才是做官的“大智慧”。
廉洁才是“为官之道”。很多干部没当领导之前,都有一股自己当领导后要为民办事、为民谋福祉的想法和干劲。但是,真正走上领导岗位后,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有部分人就“变了质”,认为“手中有权,坐得稳官位,当官不谋财,谁愿来?”,一心只知“权财博弈之术”,到头来也会沦落到“权财两空”,被民众唾弃,甚至锒铛入狱。其实,做为一名新时期的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深刻认识,只有始终保持廉洁的操守,深谙廉洁这一“为官之道”,才有可能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这样,民众才不会群起而攻之,才能“坐稳官位”,否则,自己的入党誓言就是废话,早晚被民众拉下马。所以,党员干部应该视廉洁为人生之大宝,学习廉洁的“为官之道”。古人云:“官者,莫纳他人之宝而失己之宝”,就是告诫为官者不可收受贿赂,做权财交易而失去了自己的廉洁本性。
廉洁才能“百世传颂”。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有狄仁杰不惧武则天为民请命,宋有包拯侧刀上斩皇亲国戚、贪官污吏,下斩偷盗鼠辈,明也有清官海瑞不惧流放为民谋利等等,举不胜数,他们清正廉洁,能一心为民办事,这样的好官,怎能不被群众百世传颂。所以,身为今天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深刻认识,只有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人生才会有价值,这个官才做得有意义,才能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反之,则是贪小利而失大节,不仅仅自己身败名裂,还使得党和国家的公信力成为笑谈。从古至今,清官被人传颂,如明朝于谦,贪官被人唾弃,如清朝和珅,这个都告诫了我们,只有廉洁为官,才能在人们心中不朽,才能成为群众百世传颂的好官。
廉洁才能“心安理得”。身为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清正廉洁、心底干净,工作才会快快乐乐,生活才会幸幸福福,面对群众才能坦坦荡荡,晚上睡觉才能踏踏实实。反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贪官落网已经不再是“新闻”,无数贪官整日如惊弓之鸟,忧心忡忡,怕纪委找谈话,怕听见警车声,怕被人揭露,吃不好睡不香。所以,廉洁才能“心安理得”。尤其是那些“手握实权、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应牢记古训:“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三餐”。要经告诫自己,时时刻刻戒贪,不可取无义之财。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学习古人“官者,莫纳他人之宝而失己之宝”,自重、自省、自尊、自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做到“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拥有做官的“大智慧”“廉洁”。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