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者上应成为选人用人导向
实干者上应成为选人用人导向
张文红 胡小英
张文红 胡小英
为纠正“村官”不驻村的风气,河南省内黄县自2009年开始推行“两官”驻村,即从全县机关选派549名优秀年轻干部与540名大学生“村官”一起进驻全县532个行政村,开展为期三年的驻村工作。这些人自带行李,自起炉灶,坚持“五天四夜”工作法,彻底实现我是村官我驻村,内黄县因此成为河南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唯一的试点县。(据人民日报)
驻村任职干部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应该理清思路,发展经济;扎根农村,心系群众;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所有这些,都是以驻村工作时间做保证的。难以想象,“村官”不驻村会给群众留下什么样的浮漂印象,会给农村前进的车轮带来什么样的阻滞恶果。
毛主席早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富有深意的话语至今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一个人是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还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与威信。慧眼识别能干者与不能干者,就是点铁成金和点金成铁的差别,它直接决定了领导层在选人用人方面的政治导向,而“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不可否认,生活中经常出现实干者吃亏的现象。实干者吃亏,有时亏就亏在实干上。因为实干者会做事,而且办事效率高,但做事越多,出纰漏的可能性就越大,不是考虑不周全,就是办事不稳妥,反正事儿是实干者干的,问题肯定是实干者出的,总不可能不干事的反而出纰漏吧?不干事的人既然什么事也不做,那当然也就什么纰漏也不会出。
实干者吃亏,有时亏就亏在埋头苦干上。不会干事的或懒于干事的人热衷于酒场上拉关系,关键时刻跑、要、送……以至许多人现在都不相信单凭实干会被重用。因为大家看多了这样一种现象,在紧要关头,诸如晋升、晋职时,不干事的或懒于干事的人往往会成为受益者,而实干者反倒落败,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反面典型”。
今天,河南省内黄县的做法为我们吹来了一丝清新而又惬意的风:在基层奉献、吃苦、实干,并不会被社会遗忘,劲往基层使,人从基层提。“住”下来还要“干”起来,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实干才是撑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基石,要求得自身的发展与进步,首要的前提不是讨巧,而是学会吃苦与奉献。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