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领导干部要多读点历史

 
领导干部要多读点历史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时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也是一部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尊史、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就我们党来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央领导,也都曾反复强调学习和了解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点历史,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历史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学习,潜心研究,善于思考,注意从学史中汲取智慧营养、观照现实未来、锤炼品德人格、提升领导水平,真正做到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从学史中汲取智慧营养。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历史的资政功能,注意借鉴历史经验及教训。《诗经》中就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世”的诗句;唐太宗的“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问世,便引起历代帝王官吏的极大关注。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知晓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才能进一步认清当今世界的规律性趋势,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史中观照现实未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真正掌握社会发展的“大道”,就必须先研究蕴含社会发展“大道”的历史。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一个人,一个民族不懂得自己的历史,就必然会影响继承和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鉴往知来,做好今天的事,开创美好的未来。因此,领导干部学习历史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史为镜,古为今用,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解决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学史才能事半功倍,收到成效。
  从学史中锤炼品德人格。著名学者章太炎曾说过:“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沉淀、凝聚的传统美德是人格修养锻炼的一部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教科书。通过认真学习历史,可以从前贤的嘉言懿行中获得精神鼓舞,不断地升华思想境界,开阔视野,锤炼操守,净化杂念,磨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从学史中提升领导能力。要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最重要和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读史。读史,不仅使我们可以学习历史智慧,而且还可以运用历史经验。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科学判断形势,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要善于抓住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些具有里程碑作用的决策,在深入分析当时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细细品味和对照比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政治敏锐性和深刻洞察力,以及审时度势的决断力。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