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检查要“真精廉”
年终检查要“真精廉”
湍水石
湍水石
不管2012要面临怎样的困难,岁末年初,各种各样的检查还是按步就班,接踵而至。上级部门对下属单位实施年终检查,是全面了解下属单位全年工作情况的一种方式,也是检查督促下属单位做好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十分必要,也行之有效。
但在实际工作中,在检查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值得注意。比如:
逼人造假式检查。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平时对本系统工作抓得不力、不到位。不花心思下工夫抓,年终时却抽出许多人到基层开展检查,甚至明示暗示“缺什么补什么”。这样的检查组,检查的目的不在看工作做得怎样,政策措施有没有落实,任务有没有完成,奖惩责任有没有到位,而在于如何向更上一级有个交待。因此,检查时注重听汇报、看材料、查台账,以总结材料的质量评优劣,以台账资料多少论好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基层使尽浑身解数突击造假,假文件、假资料、假做法、假数据、假事例、假经验,等等要什么有什么,形成下级哄上级、一级哄一级的不正常状况。
重复交叉式检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年终之时,各条战线、各个系统都要下去检查,了解基层全年的工作情况,为下一年工作任务分解找材料、要数据,判形势。因此,有时就出现了这家检查团未走,那家检查团又到的现象。检查的项目越多,时间越长。基层应接不暇。
腐败浪费式检查。有的上级单位专拣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部门检查验收,听听汇报,看看资料,划划对号,之后,就悠哉悠哉地进酒楼、入舞厅,你好我好大家好。检查验收成了“简”查“宴”收。
对基层工作情况有一个全面评估,了解的越全面、越详细、越准确,越有利于下一年工作的开展。一则,对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评价越公允,奖惩措施的落实就会越公平;二则,对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就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政策措施的落实还有哪些环节的问题需要解决,有哪些需要调整,有哪些需要加强,制定下一年工作目标任务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和数据。
也因此,年终检查开展好了,对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开展的不好,就会给基层添麻烦,给群众加负担,甚至会滋生变相的腐败,严重影响大局,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为此,笔者建议,年终检查一定要切实做到三个字,才能在务实上下真功夫。
要“真”。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下通知的“三不”检查方式,进行动态的年终检查。善于抓重点,找特色,看实效,掌握更多真实情况,这样,无法逼基层造假,也不给基层造假以可乘之机。
要“精”。上级单位在准备年终检查时,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坚持检查范围不变、内容不变、方法不变、标准不变、奖惩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把各部门、各系统要求被检查单位的各个检查项目,精简瘦身,优化整合,集中打包,进行“捆绑式”考核。
要“廉”。纪检部门建立检查责任追究制,对各类检查验收进行全程监督,给检查验收行为套上党纪国法的“笼头”。如果因检查错位或不负责任,出了问题要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还应该依党纪国法追究其行政、经济、法律的责任,确保检查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