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访应力戒“形式主义”
干部下访应力戒“形式主义”
2012年4月8日,重庆党建“七一网”和人民网强国社区相继以题为《巫山两官员上班时请假外出斗地主打麻将被免职》、《上班外出“斗地主”,怎会“为民做主”?》报道,重庆市巫山县少数干部在大走访活动中谎称已按要求做到了“家家到、户户落”,群众却反映“人影”就没见到。经巫山县纪委明察暗访,大昌镇纪委书记郑某等8名干部走访不到位、抱龙镇大树村主任王某等11名村干部在走访中弄虚作假谎报瞒报,目前19人受到处理。
近年来,部分地方如贵州省、山西省、青海省、湖北省和重庆市相继开展干部上山下乡等支农惠农活动;全国新闻战线启动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转改”活动,这些活动让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彰显了党委、政府民生为本的思想。但有少数干部却以此为契机,游玩享乐,欺上瞒下,这种个别人的轰轰烈烈搞下乡、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切不可滋长、蔓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表现:第一,落地不沾灰。有的下乡干部自认为是“上面的人”,要高人一等,不把群众利益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西装革履,衣着光鲜,怕脏怕累,基本不受欢迎、不顶用。第二,以下乡为名行娱乐之实。有的下乡干部认为自己来自上面,基层领导不敢怎么样,将下乡视作游玩享乐的好机会,邀约兴趣相投的镇乡干部,打着进村入户的幌子,到茶楼、宾馆、避暑山庄等打牌赌博寻求享乐。以致有群众编打油诗讥讽:上午来,下午走,中午一顿饭和酒,问君何时再来走,年复一年总会有。第三,挂名丰富阅历。部分地方为了鼓励干部下基层锻炼,对下乡干部给予优先提拔、优先晋级的奖励。少数干部为获得晋级提拔的优先权,想方设法找关系、走后门争取下基层,拿到名额后,基本不下乡,仅仅是为了丰富所谓的阅历,挂着葫芦卖草药。
干部下乡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催化剂,要使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务必解决“开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的形式主义倾向。一是改进干部下乡考核机制。将下乡干部工作成绩作为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工作成绩由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共同考核,同时严防考核中拉帮结派、互相串通行为。二是多种形式明察暗访。可采取定期、不定期实地查访下乡干部在岗情况,寻访群众下乡干部工作情况;也可以办事人的身份电话抽查干部本人和辖区群众,了解下乡干部工作生活作风问题。明察暗访要重纪律、动真格,增加暗访结果合理运用权重。三是严惩形式主义。对于胆敢在下乡活动中弄虚作假、违规违纪的下乡干部,一经发现,从快从严查处,尽力扩大处罚影响面,以儆效尤。 (据重庆市纪委信息)
干部下乡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催化剂,要使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务必解决“开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的形式主义倾向。一是改进干部下乡考核机制。将下乡干部工作成绩作为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工作成绩由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共同考核,同时严防考核中拉帮结派、互相串通行为。二是多种形式明察暗访。可采取定期、不定期实地查访下乡干部在岗情况,寻访群众下乡干部工作情况;也可以办事人的身份电话抽查干部本人和辖区群众,了解下乡干部工作生活作风问题。明察暗访要重纪律、动真格,增加暗访结果合理运用权重。三是严惩形式主义。对于胆敢在下乡活动中弄虚作假、违规违纪的下乡干部,一经发现,从快从严查处,尽力扩大处罚影响面,以儆效尤。 (据重庆市纪委信息)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