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思危更要“止”危

思危更要“止”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四种考验”、“四大危险”依然存在、依然严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意识,既居安思危又居安“止”危,既准备迎接困难又攻坚克难,才能经受考验、赢得胜利。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否则,就会危机四伏、大祸临头。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了,号称“核电站安全世界第一”的福岛核电站出事了,号称“给世界装上汽车轮子的城市”底特律汽车行业集体破产了,其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对困难准备不足。古罗马军团的消亡,闯王李自成的失败,满清八旗兵的堕落,则是没有预想失败的结果。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难免会危机四伏,没有忧患意识的国家难免会城陷地失,没有忧患意识的个人难免退步落伍。
  
  凡事重在有备,有备则无患。没有问题的时候想到问题的出现,没有危险的时候想到危险的降临,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才能无往而不胜。以世界著名的波音公司为例,他们摄制了一部模拟公司倒闭的电视片反复播放,从而激发员工努力工作,保持了发展的强劲势头。历史上,我军强调“打一仗进一步”,主要是通过军事检讨和军事民主暴露问题、查找不足,纠正错误、改变战法,为打赢下一仗作准备。
  
  反观少数党员干部,看不清形势,头脑中满是大好形势,只想着成功胜利,把失败教训抛在脑后。有的汇报总结工作,对成绩夸夸其谈,对问题蜻蜓点水。有的发现问题后,千方隐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诸如此类,不居安思危,没有忧患意识,甚至选择性地忽视隐患苗头,何以除患?
  
  预想最坏的,准备最难的,在于争取最好的,这是工作的辩证法。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总结报告时告诫人们,要“准备吃亏”,并一连列举了十七条困难。越是在胜利的时候,越要有一种应付重大事变或艰险的精神准备,甚至想到了失败后从头再来。这不是无事自扰,而是一种清醒理性的认识。正如毛泽东后来解释:“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证明,看得有多远,走得就有多远;困难估计得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无论干事创业,还是预防事故,都应把可能性防范放在事先想到、谋到的基础上,把胜利的基点放在有效准备上。
  
  居安思危,更要在做好有效准备基础上“止”危。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牢记这一点,学会“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做好充足的现实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有效应对“四种考验”和“四大危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