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责机制填平城市“陷阱”
用问责机制填平城市“陷阱”
奚旭初
奚旭初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生了7起路面坍塌事故,致2死2伤。而辽宁省大连市等地近日也发生路人跌进马路“陷阱”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
马路“陷阱”伤人致死,令人触目惊心、扼腕不已。熟悉的城市,为何变得令人没有安全感?
这些年,中国城市建设迅速步入现代化,城市越来越大,然而,市政设施数量剧增的同时却伴随着管理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诸多安全隐患在滋生积聚,城市安全面临严峻形势,进入安全管理高风险期。当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逝时,我们才发现,表面上越来越美、越来越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系统如此弱不禁风。屡屡发生的悲剧拷问着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安全事故正在成为城市最严重的病症之一。
事故不是“意外”,隐藏着深层次原因,诸如抢赶工期、偷工减料、违反工序、违规操作等,以致马路犹如拉链,形成无穷隐患。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常常是匆匆处理现场、尽快息事宁人,很多并没有追根究底、彻查来龙去脉。
“走路死”必须有人被追责,否则城市质量就难提高,城市安全就难落实,类似事件也将难以避免。市政设施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质量一流。应建立起更为清晰的市政责任机制,相关道路、线路的产权单位应负责对地面及地下附属物检查检测,尤其恶劣天气来临前要采取必要、有效的防范措施,形成制度,责任到人,防止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互相推诿。
安居也好,乐业也罢,前提都离不开城市的安全。安全的缺失,归根结底是问责机制的缺失。要使官员警醒:城市安全也是“硬任务”,不抓或抓而不力,就会丢分甚至丢位。有了这个“硬道理”,马路“陷阱”才会更少,城市才会更安全。
马路“陷阱”伤人致死,令人触目惊心、扼腕不已。熟悉的城市,为何变得令人没有安全感?
这些年,中国城市建设迅速步入现代化,城市越来越大,然而,市政设施数量剧增的同时却伴随着管理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诸多安全隐患在滋生积聚,城市安全面临严峻形势,进入安全管理高风险期。当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逝时,我们才发现,表面上越来越美、越来越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系统如此弱不禁风。屡屡发生的悲剧拷问着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安全事故正在成为城市最严重的病症之一。
事故不是“意外”,隐藏着深层次原因,诸如抢赶工期、偷工减料、违反工序、违规操作等,以致马路犹如拉链,形成无穷隐患。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常常是匆匆处理现场、尽快息事宁人,很多并没有追根究底、彻查来龙去脉。
“走路死”必须有人被追责,否则城市质量就难提高,城市安全就难落实,类似事件也将难以避免。市政设施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质量一流。应建立起更为清晰的市政责任机制,相关道路、线路的产权单位应负责对地面及地下附属物检查检测,尤其恶劣天气来临前要采取必要、有效的防范措施,形成制度,责任到人,防止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互相推诿。
安居也好,乐业也罢,前提都离不开城市的安全。安全的缺失,归根结底是问责机制的缺失。要使官员警醒:城市安全也是“硬任务”,不抓或抓而不力,就会丢分甚至丢位。有了这个“硬道理”,马路“陷阱”才会更少,城市才会更安全。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