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读史随笔

自古“公廉第一难”

自古“公廉第一难”
——关于公廉文化及其载体创建的思考与探索 


    古人云:“公廉第一难。”何为公廉?公指公义、公正,《辞源》解释为:“不偏私,正直。”廉是清廉,“吏之本也”,简单说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公与廉相促相生,相辅相成。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廉可以促公,公可以补廉,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无廉而求公,无异于缘木求鱼,无法做到真正的公;有廉而不进取,沦入无所作为,不尽职责,廉又何益!
  公廉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在古代社会绵延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的先贤们都非常崇尚和追求公正清廉的人格品质,《淮南子·修务训》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述:“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指出统治者只有做到公正无私,他的主张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一致赞同。明朝的郭允礼撰写《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公廉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从立党到执政90年奋斗历程始终不渝的崇高追求,是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指出:“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自觉性,廉洁自律,当好表率。对于腐败分子,不管什么人,都必须依照党纪国法惩办,绝不能姑息养奸。”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党又把“公与廉”的关系最大化,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必须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不得滥用权力,不贪污受贿,不以权谋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所谓公廉文化,是公廉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公廉的思想、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公廉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公廉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公廉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并提升社会公众的精神层次;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一心为公、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家,廉政思想传承连绵不绝,廉政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廉政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廉政建设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公廉”两字意义深远,积极萃取古代公廉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支撑,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的重要课题。
  自古河南南阳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尤为难得的是人文化成、清官辈出。广为人知的悬鱼太守,指的就是南阳汉代太守羊续。悬鱼拒贿的公廉故事,使羊续千古流芳,成为古代清官的典范。《汉书·偱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时隔不足百年,至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得遇新任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字君公,少有才能,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自此,南阳府上“父母官”这一尊称便广传后世。
  南阳知府衙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至今已有730余年的可考历史,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历史上一批清官廉吏在此为民操劳,其中的廉政历史典故、语言精练的亲民匾额楹联不胜枚举。走进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堂匾额上的“公廉”二字,虎虎生威,苍劲有力。府衙二堂院有联:“召父劝农杜母兴工,南阳自古多偱吏;弹琴悬镜爱莲对月,赤子从来盼好官。”意思是说,南阳历史上曾出过许多“召父”、“杜母”这样优秀的“父母官”,老百姓也期盼更多的廉洁为公者来执政。大门楹联:“春雨无私,进衙先拜清风二字;青筠有节,出府再留正气一身。”仪门楹联:“民情当无顺逆,从修齐治平可开盛世;官品何论高下,能廉明公正才是青天。” 礼房匾额:“效昔日悬鱼太守尊贤重德;看今朝俯首公仆爱众亲仁。”告诫人们要效法汉代南阳太守羊续,清廉为政、尊贤重道,努力做一个仁爱的好官。
  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今年8月,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廉政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基地以中国公廉馆和南阳公廉馆两大展区为主,同时建设公廉警示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公廉培训基地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基地。打造这一载体,是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创建公廉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全民廉政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严红伟系河南省南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委书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