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读史随笔

至论不如清

至论不如清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自称“诗旨未能忘救物”,与他同时代的人也称颂其诗能使“贪夫廉,邪臣正”(顾云《唐风集序》)。《送人宰吴县》是杜荀鹤的代表作,诗中写道:“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在诗的开头两句“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杜荀鹤直言不讳地告诫到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当县令的友人说,你是在社会久经自然灾害、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到吴县赴任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县令,你应该更多地考虑到老百姓遭受的灾难,应该多关心他们的境遇和疾苦。“海涨”,有沧海横流之意;“海涨兵荒”,喻指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合动情”,意思是应当动情,指的是对当地百姓的体恤同情之心。在“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这两句,杜荀鹤进一步阐明:当下管理社会与安抚百姓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首要的是为官者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清正廉洁。
  杜荀鹤所强调的为官之“清”、为政之“廉”,虽是针对晚唐时期吏治腐败而言的,但对当今从政者仍具有借鉴意义。(缪军)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