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建设更要把牢“警戒线”
廉政建设更要把牢“警戒线”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回,故事梗概妇孺皆知。其中有两个情节最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个“圈”,另一个是唐僧念紧箍咒。故事的发展经过是“圈”里的三人经不住诱惑突破“警戒线”,最后出了事,险些断送取经大业。这个故事放在当前廉政建设视角下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镜鉴。
现实生活中,对领导干部们的诱惑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诱惑面前能否稳住心神、立住阵脚,是巨大考验。对一贯思想作风过硬、淡泊名利、严于自律的人来说,面对诱惑就能自我约束,“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否则,就会在外界诱惑和内心不坚守的双重作用下,最终身陷泥沼,既断送个人前程,也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加强廉政建设,常念“紧箍咒”,把牢“警戒线”,是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理性启示。
常念“紧箍咒”,让廉政警钟长鸣。“紧箍咒”在现实语境下可理解为警示教育、警示提醒、廉政承诺等。常念“紧箍咒”,就是要未雨绸缪,先打预防针。首先,领导干部要自念“紧箍咒”。只有经常见微知著、揽镜自照、反躬自省,认真检点自己手脚是否干净,公私是否分明,言行是否一致,始终保持心灵的纯洁,突破物欲的樊篱,才能不因金钱而驻足、不因美色而沉沦、不因名利而浮躁、不因权力而膨胀。其次,要对下属常念“紧箍咒”。把反腐倡廉的举措,升华为一种风气、一种导向,束一人而束大家,正一人而正一群,对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是如此。第三,不错念“紧箍咒”。领导干部不能当“唐僧式”的老好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孙悟空”式的干部厚爱有加,对“猪八戒”式的干部“狠打一耙”。
把牢“警戒线”,让制度发挥效能。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廉政建设制度很多,但在执行和落实的过程中常常被人为“悬空”。因此,把牢“警戒线”,就是要通过强化监督,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对那些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只要发现“端倪”和“问题”,就及时进行诫勉和惩处。从而让领导干部真正敬畏制度,自觉将纸上的制度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确保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尽职尽责。同时,还很有必要让领导干部经常到监狱等地方接受教育,强化对其在心理层面的警示。
佩戴“护身符”,让廉洁如影相随。无论是“紧箍咒”还是“警戒线”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清气正,还要给领导干部佩戴“护身符”。“护身符”就是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领导干部只有高擎道德旗帜,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彻底遏制不良欲望,坚守理性人生,把人生价值观定位到为人民服务上来,把全部精力用到干实事、求发展上来。如此,才能实现从政价值,创造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