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震的“四知”到党政干部的“四自”、“四慎”
从杨震的“四知”到党政干部的“四自”、“四慎”
在古代,许多官员、圣贤、明君、贤相、豪杰,都注重自身的廉洁、廉正、廉政。东汉时期名士杨震的“四知”,就充分说明“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之情、之真、之清、之白、之正。“四知”清吏之品,时至今日,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仍有其借鉴价值。
杨震是汉代华阴人,他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在职就任时,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知?”这就是铿锵有力的“四知”箴言。杨震也因此获得了“四知太守”的千古美誉。
在一般人看来,暮夜赠金,你我二人之事,无知者。但杨震却说:“你顶天而来,天知;你踏地而来,地知;你怀金而来,你知;你送礼于我,我知,何谓无知呢?快将金子收起,否则我将奏请皇帝免除你的职务”。一番话道出了“四知”之境界、之廉正、之高尚。对此,王密羞愧难堪,只得带金而回。于是,杨震以“四知”为由夜半拒金的故事广为流传,“四知”便成了历代官员廉洁自律拒贿的从政警言名句。
杨震“四知”的理念、观点、品位和他的为人、处世、用权、执政的情操,充满着伦理、哲理、天理,折射出明耻、清醒、防范,反映着洁身、廉正、廉政,诠释了公正、无私、亮节。由杨震的“四知”,使我们联想到今日党政干部在廉政上要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和“四慎”(慎初、慎微、慎独、慎终)。
由杨震的“你顶天而来,天知”,今日党政干部在廉政上要做到自重,以自重慎初。举头三尺有神灵。做官受贿、敛财、聚财,那怕搞得很神秘、巧妙,鬼迷,以为无人知,但苍天知、上帝知,神灵知,而绝不是无知。这个天知,指的是违背了天理、良心、百姓之心,天是知道的。所以,党政干部每遇到这种情况、场面、环境、条件,要在心态、心理、思想上自重,对自己加以审视,想到天理、国法、党纪的不允许,自问自我的人格、人品、人道是否方正、错位,切实做到以自重慎初,把握住违纪的第一道防线。“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一个歪理不去批驳就会无限发酵,一个邪念不去颠覆就会自毁前程,一个不良行为不去改正就会让人走入歧途。事实证明,许多领导干部在未违纪违法犯罪之前,一旦心态突破“初次”越轨这道防线,人生的“管涌”就难以堵住,直到滑向犯罪的深渊,所以说,在自重中慎初千万不可忽视。慎初是一种人格上的自重,是一种积极的防范。同时,也是理智的思考,“杜渐”的“阀门”,防患于未然的“预防针”,自我约束的“长鸣钟”。有了初次,任其发展,势必酿成大祸。所以,“守身如玉要慎初”。
由杨震的“你踏地而来,地知”,今日党政干部在廉政上要做到自省,靠自省慎微。大地,是厚重的、踏实的、纯朴的。杨震讲的地知,指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借用,其实是无人所知的,意指做官、从政、廉洁者,要有大地一样的厚道、实在的品质和保持本色、朴实无华的淳厚。有了大地的灵魂、心灵、纯真,就不会在贿赂、金钱、利益、权力、美色面前打败仗,经得住种种考验。大地之所以洁身自好,在于它的自悟力、自省力。泰戈尔说得好:“顶不住眼前的诱惑,便失掉了未来的幸福”。实践告诉我们,学会拒绝诱惑,既是一种自省的表现,也是一种意志和信任的体现,更是一种豁达与明智之举。拒绝了诱惑,心灵的天空将更加澄澈;拒绝了诱惑,人生的旅途将更加平坦;拒绝了诱惑,党员干部的肌体将更加健康。在诱惑面前,唯有善于自省才能分清真善美、假丑恶、荣与辱,树立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自省是人们认识自我的“清醒剂”,但自省要在慎微上做起、抓起。古人讲:“积羽沉舟”,“君子禁微”。在人生的道路上,从来都是有与无相生,大与小相成、高与下相倾、前与后相随。《五代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则多困于所溺”。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成就事业,不仅要谨小慎微,而且要动不失时,及时有效地解决细微问题。古人云:“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提;一趾之疾,可丧数尺之驱”。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心明如镜,不让纤尘;从小事上把关、严格,才使自己走向成熟;展示“云山风度、松柏精神、良操、美德、玉品金心”的清气。
由杨震的“你怀金而来,你知”,今日党政干部在廉政上要做到自警,靠自警慎独。拿国家的钱财给上级送礼、行贿、纳贡,虽己知,其他人不知,但绝不是天衣无缝。尽管天衣无缝,也要自警是否符合党性、原则,以及思想和作风上的纯洁性。在风浪,险情面前,党政干部“脚要处处踏稳,心要时时提醒”。善于用自警反问自我、警告自我、约束自我,对行为不端要感到渺小、丑陋、肮脏,有愧于人民、党、国家,把“你知”不拒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违法。人有了这种自警、自析、自剖、自责,才会做到慎独。“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养方法,它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法纪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中庸》要求:“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也就是人们在自警中,要把对自己严格要求扩充到人所“不睹”之处;要把唯恐失德的心理扩充到人所“不闻”之域。正如《礼记•中庸》一书中指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其独也”。品行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个无人监督时,也要非常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事,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
由杨震的“你送金于我,我知”,今日党政干部在廉政上要自励,靠自励慎终。当官从政在廉政建设上要乐于、善于、坚持自励。所谓自励,就是对自己的非分之想和心存侥幸心理,埋怨心理,最后捞一把心理,以及企图违纪违法的心绪、心念、心意,以及动机、动向和闪念之想,要自觉地、自愿地,自知地、主动地自找、自悟、自抓、自查,即便在别人送金无人所知,只有我知(本人知)时,也要查一查自己的党性强不强,纪律性严不严、廉政觉悟高不高,原则坚定不坚定。通过自查找准问题、认清症结,挖掘危害,坚持自纠、自改,自觉纠正,树立正气。廉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终生的难题、考题,要下决心终生抓下去,直到生命的终止。党政干部要有“古之智者,尝尽心于垂成之际也”的态度;汲取 “功亏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的教训;有“自来百里半九十,望见城头路愈长”的志向;有“人言百里半九十,它日聪明嗟不及”的紧迫;有“慎始而敬终”的品位。甘做“傲骨凌寒的梅,深谷幽香的兰,虚心高节的竹,晚节坚贞的菊”,展现“步正路亦直,回首亦坦荡;心诚语亦壮,做人亦豪放”的人生。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