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深化“三服务” 全力保增长促发展

深化“三服务”  全力保增长促发展

刘正秀

 


    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经济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活动,狠抓现实增长点,促进现有企业提速增效、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困难行业降本增效,由于见事早、行动快、抓得紧,成效十分明显。但在近期调研中发现,我市“三服务”工作还有拓展、深化的空间,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和提升。
一、“三服务”成为助推经济逆势上扬的新引擎
   
面对来势凶猛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企业困难日益加剧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把“三服务”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为保增长、促发展赢得了先机,争得了主动,取得了卓著成效。一是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市区427户挂钩工业企业实现应税销售392亿元,增长23%,增幅高于市区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据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资料,今年一季度盐城实现GDP总量390.26亿元,同比增长12.5%,高于同期全省10.2%的平均增长速度2.3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都超过年度力争目标23%的序时进度,基本完成首季“开门红”目标。二是解决了一批发展难题。在“三服务”活动中,把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专门制定了问题收集、交办、解决的工作流程,加大问题的解决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已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000多件,还有一些问题正在紧张处理之中。三是拉近了机关干部与企业的距离。在企业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刻,挂钩干部活跃在企业,帮助企业保订单、拓市场、筹资金,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寒冬”中的企业送去温暖,企业感受到政府与他们风雨同舟,并肩战斗。许多机关干部在帮助企业、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创业的艰难,发展企业的不易,纳税人的辛劳,进一步增进了对纳税人的敬意,真心服务、真情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四是化危为机的氛围更浓。在“三服务”活动中,挂钩干部作风更加务实,服务更加优化,他们各显神通、各展所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企业在接受挂钩干部的服务中,深切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干事创业的激情更为高涨,结构调整、产品转型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保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的氛围更浓。


二、当前“三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在加深,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非常大。我们要在“寒冬大环境”下营造“温室小气候”,只有加强机关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才能进一步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才能使企业真正感受到政府和各级干部与企业同心,与企业同行,与企业攻克时艰。但在我们走访调研时发现,在推进“三服务”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一是解决问题节奏慢、周期长。有企业反映,一些职能部门的效能意识仍不强,为企业办事的时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统计情况看,一季度企业提出问题420件,挂钩干部已帮助解决235件,解决率为55.95%。有的挂钩干部至督查时还没有把《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汇编》一书送到企业手中,更谈不上帮助企业寻找优惠政策。有企业反映,在去年“三服务”启动之初提出的问题,尽管有答复、有回音,但至今仍未解决到位。二是“三服务”的精细度有待提高。少数挂钩人服务粗枝大叶,就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站在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帮企业分析国际国内市场形势,把握市场走势,推进企业调整结构和产品转型。有些挂钩人到企业是蜻蜓点水,不能真正沉下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不能静心研究,细致分析,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三是服务企业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企业反映有些挂钩人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效果不佳。有些挂钩干部对市场经济知之甚少,又自认为不搞经济,不需要学习和提高。有些挂钩人对宏观经济形势缺乏研究,无法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和大力争取订单。有些挂钩人缺乏组织协调能力,束手束脚,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机关干部自身的影响去整合相关部门力量,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上是少数挂钩干部努力不够,认识还不到位,认为挂钩企业是额外任务,是份外之事;少数干部仍有畏难情绪,缺少一帮到底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不强,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没有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少数挂钩人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遇到问题不敢突破条条框框,不敢打破常规,不能急企业所急,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客观上是少数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对经济工作缺乏研究,对经济规律掌握不够,对企业的需求把握不准,而熟悉经济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成为服务经济的行家里手,还有待于今后工作中学习和提高。


三、深入推进“三服务”的几点建议


   
市委五届七次全会要求,今年要继续把“三服务”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服务重点,强化部门责任,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取得更大实效。因此,做好“三服务”工作十分重要,意义重大。为有效推进“三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本人结合工作实践提四方面建议:
   
一是在进一步造浓氛围上下功夫。继续加强开展“三服务”活动的目的、意义的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企业是政府的上帝的理念。要强化对挂钩服务先进个人的宣传,通过组织人物专访、跟踪采访等,立体式、全方位报道挂钩干部与企业心连心、手挽手,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感人事迹,让其他干部易学、易仿。并通过广大机关干部,在全社会形成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把握服务重点,帮助企业和项目切实解决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服务,就强化部门那方面的服务职能,什么问题急需解决就优先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影响现有企业提速增效、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困难行业降本保效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质效。挂钩干部要千方百计在自身层面和所在部门的层面去动脑筋、想办法,协调、处理好企业提出的问题,不能甘当问题收集员和传递员;答复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不能用“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允许”等笼统说辞进行回复,即使经过努力解决不了,也要详细解释,让企业明白为什么解决不了。
   
三是在丰富服务内容和创新服务方式上下功夫。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持增长和优化结构的双重目标”,在“三服务”活动中就必须帮助企业开足马力、打足产能,就必须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增加订单,就必须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就必须帮助企业认清形势、应对挑战,谋求新的发展。要实行政策聚焦和倾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植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企业调整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服务方式上要大胆创新,围绕形势所需、市场所急、企业所盼,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在满足具体需要,解决具体问题上提供“点对点”的精细服务,力求及时到位、细微精准、便捷高效。要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企业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等。要建立问题处理全程负责制,按照“谁受理、谁协调、谁跟踪、谁答复”的原则,将挂钩干部收集的问题与解决、交办、协调、会办、答复和考核等环节捆在一起,负责到底,保证效果。
   
四是在提高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在“三服务”工作中,要注重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落实推进措施,为全方位开展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注重“三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完善挂钩服务责任制,落实部门服务责任。积极推行部门服务职能化的试点经验,在经济综合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扩大服务职能化范围。要定期对挂钩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督员等,对机关干部挂钩服务满意度和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实行动态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对服务尽心尽力、成效明显、企业满意的挂钩干部及其所在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浓墨重彩的宣传,在干部提拔任用上予以优先,让先进的挂钩服务干部有面子、有位子,激发全市上下服务发展、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热情,推动面上“三服务”活动不断深入,促进全市“保增长、促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