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文化融廉 润物有声

文化融廉 润物有声
——滨海县廉政文化建设纪实

                    
    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这里又是“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江苏书法之县”。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注重本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狠抓廉政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海韵廉风”廉政文化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规范、警示作用,为加快本地小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
增强廉政文化品牌合力
    该县坚持加强廉政文化制度建设,从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入手,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列入县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工作合力。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滨海县深知如果没有资金保障,廉政文化建设很难持续开展下去。2011年,该县设立了廉政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并纳入了该县财政的总体预算中,各单位也相应作出调整,切实从经费上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几年来,该县健全廉政文化建设考核机制,制定廉政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工作汇报、情况通报等制度,对全县各镇和县直部门单位廉政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对工作突出、社会影响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的,责令限期整改,通过监督检查,加强指导,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整体工作。
    壮大廉政文化品牌之声
    八滩王桥烈士纪念馆、正红镇顾正红烈士故居……承载着党员干部始终与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以及我党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今这些都已经变成了廉政文化基地,成为该县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加油站”。该县先后组织近6000名党员干部到廉政文化基地瞻仰先烈,开展纪念活动。
    同时,为进一步敲响党员干部的廉洁“警世钟”,该县利用看守所、法庭等特殊场所建立了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分层分类参观看守所、旁听典型案例庭审、召开现身说法警示教育会等,以活生生的反面事例洗涤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增强廉洁自律、勤政为民、遵纪守法意识。不少党员干部表示,在今后的道路上,将时常警醒自己廉洁自律,好好做人、好好为官。
    “荡浊扬清,弘扬正气,勤政为民,廉洁生威。以人为本民为先,清风劲吹涌春潮….”为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营造勤政廉政氛围,该县连续5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海韵廉风”文艺晚会,通过一个个优秀的节目,进一步弘扬了清廉正气,鞭挞了腐败丑恶,成为了滨海县党员领导干部端正党风的“清新剂”。
为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该县建立了“海韵廉风”廉政网站,将廉政文化建设延伸至网络,进一步运用信息化、现代化载体加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网站创办以来,网民点击达到2万多次。
    将廉政文化引向深处
    在滨海县清水湖公园、南湖公园、西湖公园、滨海公园的长廊上,知名书画家们精心书写绘制了一批批格言警句和廉政书画作品,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滨海县群众在休闲娱乐中享受艺术熏陶,接受廉政教育的新阵地,充分发挥了廉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贪赃枉法,尽费心机,总要有痕,怎逃脱恢恢天网;廉政奉公,恪忠职守,方能无愧,不玷污皎皎人生”……一首首廉政楹联,质朴通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的地域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该县充分利用诗词之乡、楹联之乡这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廉政诗词楹联的创作活动。每逢春节前夕,通过互联网向海内外及社会各界征集反腐倡廉诗联稿件,精选部分廉政楹联撰写成春联,分发给全县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众。该县纪委会同文化、教育等部门在全县学校、社区中组织廉政诗词楹联诵读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并在县《吟潮》杂志上开设“激浊扬清”专栏,作为廉政诗词楹联创作、学习、宣传、教育的另一天地。
    一株株莲花栩栩如生,一枝枝红梅傲立寒冬。近年来,该县积极举办廉政书画展,通过一幅幅廉政书画宣传“廉荣腐耻”的理念,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艺术熏陶中接受廉政教育,既浓厚了廉洁氛围,也展现了该县的艺术风采。几年来,参观书画展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达3万多人次。(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