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上海:“两新”组织纳入反腐倡廉格局

上海:“两新”组织纳入反腐倡廉格局

    上海永达集团一位与总裁一起创业的总经理,因私设几十万元“小金库”受到举报。事情暴露后,他将钱款全部上缴,还归还了打白条支付的9万元现金,但还是被免除了职务。他不服:“永达又不是国企,怎么将我一撸到底!”为此,他连续4个晚上找到集团党委、纪委领导。负责接待的领导质问他:“集团实行廉洁管理一票否决制,谁在‘廉洁’上失手,谁就难保官位,你知道吗?”他回答知道。“你触摸了‘高压线’,就必须要接受‘电击’,免除职务是不能更改的。你要接受教训,好自为之。”该总经理最后表示接受组织的处理。
    这个案例,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海在“两新”组织中设立纪委、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
   “两新”组织,对党员干部监督不能留空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体制内”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只要拿着法纪的尺子量量就知道该如何处理。而在“体制外”的“两新”组织中,最多见的就是党员赌博、超生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处罚起来却不容易。一些企业业主认为,这是个人的私事,跟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对企业来说没有损失,不必过问。如何在“两新”组织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成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个全新课题。
   “既然是中共党员,不管是什么身份,人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都要严格遵守《党章》,谁都不能有例外。”上海市社会纪工委书记王宏伟如是说。
    一语中的,道出了“天机”,也说出了上海“两新”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
在上海市纪委和市社会纪工委的指导下,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从抓党员教育管理入手,制定了党员教育管理的五项制度,即学习教育制度、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大额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制度、工作交往中收受礼品的登记上缴制度、党内外群众监督制度。公司每年采购设备金额在10亿元以上,为防止交易背后的漏洞,公司采取采购定点、定价、定量的方法,并在业务流程上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特别是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如果采购员收受回扣,视情况严肃追究;如供方作弊的,则加倍罚款,并终止合作合同。在纪委成立半年多时间里,就为企业节约采购经费1500多万元。公司总裁高亦强说:“纪委对企业发展有益,为企业保驾护航,企业管理层会坚决支持。我们一定会把纪检工作融入企业的管理,做大做强企业。”
    反腐倡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年企业靠机遇,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上海市纪委副书记徐文雄说。
    现在一些大企业许多都是从“家族制”、“作坊式”发展起来,以前的管理模式往往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
    反腐倡廉工作就是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核心,融入到企业加强内控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之中,从而使企业对外交往行为更加规范,内部管理更加科学,文化内涵更加提升。
    纪委在企业的作用得到提升。这些年,一些民营企业纪委建立健全了廉洁建设教育、廉洁自律承诺、廉洁自律自查、廉洁自律述职、廉洁建设监督和礼品礼金上缴等制度。此外,一些“两新”组织也纷纷推出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措施。复星集团推出了一体化监管工作网络,实行纪检监察、审计、法务工作职能集中统一的监管路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监控。三毛集团纪委推出了《风险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策略、理财措施、组织职能、内部控制系统、责任追究等,从而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提高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则是作为树立企业形象、凝聚人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其中廉洁文化、诚信文化也逐渐成为做“百年老店”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均瑶集团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在集团中树立明确的最高使命———建百年老店,让员工能立志,即形成高远的志向,使其能远离腐败和堕落。均瑶集团从小处入手,切实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在集团“文化走廊”、“创业展示厅”、“党员活动室”、《均瑶时空》及其网站等场所和媒体上开展政策法规宣传、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大家的遵纪守法意识。在对员工开展的培训中,在印发的员工守则中,确立了详实的员工观念定位,从品格、行事、学习、工作、人才、荣誉、成功等七方面观念进行阐述。
    上海许多大型民营企业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关键在于:把“体制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自身的内在需求,把“体制外”的事情做得更加务实管用,最终帮助“两新”组织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顺势发力,“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步入正轨
    在探索实践“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工作之初,“两新”组织对成立纪委有许多顾虑,经常会有人问,已经成立了党组织,再建立纪检组织,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婆婆”?一些党员干部也有疑问,纪委出面监督“两新”组织的党员干部“顺不顺”、“管得了”吗?
    面对争议和分歧,上海没有退缩和放弃,而是踩足了“油门”,大胆地进行摸索和试点。不少“两新”组织从自身转型发展的情况出发,也感到在企业发展的新阶段,倡导廉洁文化、诚信文化和职业道德,在防范业务风险的同时注重防范廉洁从业的风险,这些都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都属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内涵。
    复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认为,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这种能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正是促进企业自身管理能力水平的重要举措,可以从倡导与形成廉洁文化氛围、加强内控监督机制、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引导与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保障企业规范发展,这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不少“两新”组织尝到了反腐倡廉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甜头,纷纷在企业内部设立纪委。截至2010年10月,全市18个区(县)有78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纪委,有纪检干部700余人。
    上海顺势发力,于2009年初建立了由上海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监察局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并决定在闸北、黄浦、闵行、宝山、松江五个区进行试点,逐步建立健全了运行顺畅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了市———区(县)———社区(街道)三级工作体系,实现了“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有机构负责、有人员落实、有网络覆盖的目标。2010年9月,全市召开了试点经验总结大会,在《上海市推进“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的指导下,由局部试点进一步向面上铺开。
    在区(县)试点的同时,市层面还建立了上海市“两新”组织廉洁建设沙龙。目前有20多名“两新”组织纪委书记成为沙龙活动的主要成员。通过这个交流互动平台,“两新”组织在党员教育监督、廉洁文化培育、内控机制建设、权力制约监督、违法违纪人员处理等方面摸索总结出一批成功经验。其中,永达集团应监察部要求,作为上海民营企业代表,就民营企业反腐和内部治理工作接待了尼日利亚独立防治腐败及其他犯罪委员会代表团的访问考察。
    这些年,上海先后总结、梳理出《探索创新“两新”组织反腐倡廉“提示性”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等“十个工作法”和工作“模板”,形成了《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自律性管理制度研究》、《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的作用研究》等一系列调研报告,为反腐倡廉工作进入非公企业找到了切入点和理论支撑。上海还组织“两新”组织的党员到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学习考察“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工作,学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不断提高上海“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记者 史德功 通讯员 戴志祥 朱铭元  孙鸿宾  冯玉梅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