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科学配置权力 规范用权行为
南京市科学配置权力 规范用权行为
不久前,南京十大重点部门向社会公开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引起全国广泛关注。
公开述职,仅仅是南京惩防体系网络上的一个点。经过多年努力,南京已经率先基本建成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廉洁教育自律机制、行为规范制约机制、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纠风治乱矫正机制、督办问责追究机制和从严治腐惩戒机制为支撑的“126”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正是在这个基本框架下,从政府到企业,从官员到公民,六大机制全方位发挥教育、规范、制约、惩处之效,优势叠加的效应正在显现。
权力新规范:从限权“一把手”到科员按章办事
“早在2004年,南京就探索制定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路和目标。以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开路、推进民主、提升技术,独具南京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正源源不断地激发着社会活力和制度潜力。”南京市纪委书记龙翔在谈到“126”体系框架时如是说。
近年来,南京先后出台了675项反腐倡廉制度,基本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覆盖。六大机制的核心,就是从反腐倡廉的源头入手,科学配置权力和规范用权行为。
规范权力,首要的是要用制度规范决策权,为手握大权的各级领导上“笼套”。在南京,各级党委(党组)普遍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和重大事项报告备案制度。2006年,南京市出台制度,要求重要政策、发展规划和战略举措,在提交讨论决定前交专家咨询论证。2009年又出台相关意见,要求重要事项必须提交市委常委集体讨论决定。在工程项目上,更是从上到下一个口号——“打招呼即违规”,不为权力寻租留任何模糊空间。
干部任免是预防腐败的重点,市委制定了公开选拔、纪检和组织部门联合考察、任前公示等多项制度,对拟任人选由市委全委会实行票决,一把手也只有一票的权力,与会委员无记名投票,现场计票,结果全部公开。
为权力划定边界,厘清政府职能,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早在2006年,南京就开始实施“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三年计划,前后三轮清理,将5878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核减到2299项,保留的事项统一编码管理,编制运行流程,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全市行政事项网上办件已达336万件,当事人和经办人无需见面即可办成,行政事项办理时间普遍比法定时限缩短了一半以上。
民主新演进:从“万人评议”到给每人一张“选票”
从“民主选官的南京样本”到“公开述职的南京旋风”,如接力棒一般,一个个源于南京的试验,诠释了南京用民主推动反腐的持续努力。
2010年12月16日,全省12个直辖市代表齐聚南京电视台演播厅,集体观摩南京重点部门述职直播。南京十家重点部门领导向社会公开述职,接受市民评议。电台、电视台、网络和移动电视同步直播,先后有520万人观看了评议活动——台上冒汗,台下叫好!
请人民评判,南京一直领跑创新。早在2001年,南京“万人评议机关”,全国轰动。十年评议,十年革新路。2010年南京“万人评议机关”将评议权全部交给百姓,结果全部公开。
而2010年12月28日开通的“12345”政府服务呼叫热线,则将每张选票交给了每一位市民,百姓的每一次不满意将直接影响到对部门履职的评价。
被视为民主选拔干部的南京样本,同样不断注入新鲜内容。2010年,南京所有社区和806个村党组织换届全部实行“公推直选”,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全覆盖的城市。
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人参与,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南京步履坚定。2003年,南京公推公选两名区长;2005年,联动公选包括21个市管领导职位在内的107个领导职位;2008年,市政府47个部门一把手全部公推公选产生,其中4个局长职位的人选参加电视网络直播进行演讲答辩。全市每年还组织4500人参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调查。民意的力量,正成为强有力的监督力量,成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中最坚实的支撑。
监督新路径:从为权力运行“留痕”到监管无时不在
运用科技手段,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监管之中,贯穿于惩防体系六大机制建设中,借助技术使监督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电子眼,南京敢作技术反腐先锋。
一开发区要平整场地,工程金额4000多万元。领导暗示承办部门按某公司条件“量身定制”投标“门槛”,助其中标。当承办部门进入“e路阳光”平台编制招标文件时发现,国家规定的“通用条款”根本无法变动。
2009年7月投用的“e路阳光”网上远程招投标平台,实行全过程、全主体监控,全流程网上留痕、可溯可查。运行一年多来,该平台已对市区480多个标段、中标总价达71亿元的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项目实施网上招投标,没有发生一起有效信访投诉,被国家预防腐败局列为预防腐败试点工作。
用信息技术引导公共资源配置,在数字平台上,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行为,被实时监控,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透明化管理,南京仿佛到处都烙上了“手莫伸”的警示。
公共权力的运行同样在“电子监察”的掌控之下。在南京“阳光政务”平台上,一旦有悖政务公开、流程、期限、廉洁行政、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规定,“电子监察”即会报警。仅今年以来,对有关部门不作为、慢作为行为,已发起网上督办587件。
南京市委副书记陈绍泽在谈到体系建设时深有感触地说,当改革、民主和技术叠加,其间的乘数效应解决的不仅是惩防体系的建设问题,而且将推动南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上走得更好更快。 (通讯员 纪 宣 记者 颜 芳 )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