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档案要“挡得住”压力和诱惑
干部档案要“挡得住”压力和诱惑
漏江看雁
漏江看雁
为了入党、升迁,小学毕业却谎称中专毕业,伪造专科学籍档案,谎报本科学历;篡改档案,11次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遭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薛新民不降反升,从乡镇党委书记升任河津市住建局局长。(5月23日《法制日报》)
从近年来查处的干部违纪案件来看,通过干部档案“造假”骗官已经不是个案,少数“害群之马”为了达到个人“飞黄腾达”的目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伪造、篡改个人档案,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石家庄市政协原常委王亚丽“造假骗官”案就是一个突出典型,因为“造假骗官”, 姓名、年龄、学历、履历与干部身份都是假的,王亚丽被网友戏称为“除了性别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现在又冒出一个“篡改档案,11次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的“变色龙”。这类案件深刻的警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工作无小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防止用人腐败的“一线战场”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战略重地,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让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这个“软活计”能够“硬起来”,从源头上掐断“造假骗官”的脖子,真正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过滤器”和“预警器”功效。
让干部人事档案这个“软活计”能够“硬起来”,就应该切实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挑选政治素质好、党性原则强,不怕得罪人的干部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应该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重视和发挥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作用,每提拔一名干部都应该仔细查核、认真分析其个人档案,让档案“站出来说话”,对一些有疑问的细节应该深入调查,决不能图省事,怕麻烦,因为档案问题让干部选拔出漏子,让少数人钻空子。
档案之中看党性,对干部而言,如实填写个人档案既是义务也是职责,既是纪律要求更是一种党性体现。档案虽小,但记载了一名干部学习工作经历、家庭社会关系、表彰奖励、纪律处分等各方面的情况,关键时候关乎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对从事干部档案管理的同志来说,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了繁琐,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收集、装订、保管好干部档案。同时,更要时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看住、管好、用活手中的干部档案,“挡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努力做到“经我手中过,档案无差错”,为干部选拔任用站好岗、把好关,当好“守门员”,绝不能把干部档案变成为他人、为自己谋好处的工具,让干部档案暗地里变更,静悄悄“换装”。
要防止和杜绝干部档案被伪造和篡改,还需要制度给力,法律跟进,惩治从重。对伪造、谎报、篡改个人档案资料的干部,应该严厉打击,从重惩处,让其身败名裂。对为他人篡改个人档案提供方便、“助纣为虐”的干部,应该坚决调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岗位,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唯有制度发力,法律跟进,惩治从重,才能够让“造假骗官”逐渐消失,成为历史,否则,今天查了一个“变色龙“,明天可能又冒出一串“冒牌货”。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