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腐败屡禁难止“根”在哪?
涉农腐败屡禁难止“根”在哪?
谢启东
谢启东
据6月5日《法制日报》: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法院近日对蒋兴泰等5人贪污国家退耕还林补贴“窝案”作出公开判决:以贪污罪、行贿罪判处被告人蒋兴泰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追缴违法所得41万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扶持,“三农”资金多、项目多,如,退耕还林补、良种补、果业补、母猪补贴、农村低保、老龄补等等,加上交通道路建设和城镇建设的推进,村组经济不断壮大,拆迁征地工作全靠乡(镇、街道)村干部来做,拆迁征地补偿、迁坟和青苗补偿很多。有的农村干部却想方设法从补贴中“挖”,从下拨资金中“砍”, 从土地征用及补偿费里“虚报冒领”,以致涉农腐败案频发。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和反思。
为什么涉农案件会这么多?为什么村官腐败案会屡禁难止?涉农腐败案频发“根”在哪?透过蒋兴泰等5人合谋骗取国家补贴190余万元的贪污“窝案”,以及我们所查处的一些涉农腐败案,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一是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财务公开不到位,财务人员不懂业务和财务制度;二是有的农村干部思想素质差,自私、贪婪,加上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知情权难以保障;三是村镇干部滥用职权,监督乏力。往往是民主监督形同虚设,大小事情基本是村官个人说了算,其他干部、成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敢进行监督,有的甚至因为裙带和利益关系与其同流合污。
笔者认为,要遏制涉农腐败发生,必须针对其“根”采取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从思想、法制、廉政层面提高素质,提高他们的为民意识和自律意识;二是要推进村“三务”公开,强化监督,完善村务内部管理和健全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掌握政策,积极参与监督;三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和培训,实行财务人员专业、专职化;四是要加强监督检查,着力打击违法犯罪和违纪行为,通过“一案一整改”,举一反三,教育警示他人。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