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天工业遇腐败“绊脚石”
![]() |
![]() |
![]() |
![]() |
俄罗斯航天博物馆上的宇宙征服者纪念碑
主管航天和国防工业的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
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和生产中心内部
在建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均为资料图片)
几十年来,航天工业一直是让俄罗斯人为之自豪的一大产业。然而,近段时间,包括“质子”火箭发射失败在内的一系列让人受挫的消息相继传出,令这一产业陷入尴尬。
究其发展受阻原因,除客观因素,腐败滋生也是一大人为障碍:生产“质子”火箭的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和生产中心被曝有人滥用职权、篡改文件,导致公司2014年损失90亿卢布(约合1.8亿美元);在建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因承包商侵吞公款、拖欠工人工资而工期延长。
俄罗斯政府主管航天和国防工业的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5月19日严厉批评航天工业的低效、腐败之风,并向议会提交了行业整改方案。
1 生产领域现腐败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5月16日证实,搭载一枚墨西哥通讯卫星的“质子-M”运载火箭当天上午发射失败。近些年,“质子”火箭可谓“命途多舛”:2013年7月,载有3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的一枚“质子-M”火箭升空后不久坠毁;2014年5月,另一枚搭载通信卫星的“质子”火箭发射后出现故障,未能到达预定轨道。
针对今年5月新近发生的发射失败,美联社援引俄罗斯一家航天杂志编辑伊戈尔·马里宁的说法报道:“但凡这类事故发生,发射计划便会被打乱,这是客户所不愿看到的结果。”
罗戈津5月19日在向议会介绍航天工业所遇困境时说,航天业内有大量工资微薄的员工和利欲熏心的管理者。俄罗斯中央调查局已经立案调查有关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和生产中心(以下简称赫鲁尼切夫中心)的8起案件,包括侵吞公款、滥用职权、伪造材料等,共导致损失90亿卢布。
据俄罗斯法律与司法新闻社去年12月报道,赫鲁尼切夫中心前总经理弗拉基米尔·涅斯捷罗夫因侵吞公款被调查。
赫鲁尼切夫中心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为俄罗斯航天业服务,生产航天器及其推进器,从1959年开始专注火箭技术,目前产品包括“质子”火箭和“安加拉”火箭。
罗戈津5月19日在议会谈及这家老牌企业时“火力全开”:“领导层道德败坏如此严重,难怪其产品质量不高。”
他指出,“质子”火箭5月遇到的发射失败与1988年和去年的情况相近,而事后的调查却“没有发现真正原因”。
罗戈津说,与美国私营企业轨道科学公司相比,赫鲁尼切夫中心雇用员工人数是前者的13倍,而美国的航天业整体却比俄罗斯“高效9倍”。
2 重大工程遭拖延
除火箭制造企业,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也难逃腐败丑闻困扰。俄罗斯审计署长塔季扬娜·戈利科娃5月22日证实,联邦航天署去年在使用国家资金时,有920亿卢布(约合18亿美元)涉嫌财务违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重大工程“东方”航天发射场所面临的财务困境。
“东方”航天发射场位于远东地区阿穆尔州,2012年7月开建。按俄方计划,俄罗斯将于2015年在“东方”发射场进行首次不载人发射,到2020年,俄所有载人航天项目将转移至此。
俄罗斯政府对这一项目寄予厚望,期待它帮助俄罗斯逐渐摆脱对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的依赖。目前,俄罗斯租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开展多数航天发射和所有载人航天发射,租期至2050年。
俄罗斯法律与司法新闻社5月18日报道,“东方”发射场的建筑承包商太平洋桥梁建筑公司前任总经理维克托·格列布涅夫因涉嫌侵吞2.88亿卢布(约合580万美元)工程款于当天被软禁。检方怀疑他用这笔钱买游艇、置豪宅。
与“东方”发射场相关的腐败丑闻远不止这一桩。从去年底开始,这处工程接连爆出承包商侵吞工程款、工人领不到工资的消息。另据俄媒报道,因连月拿不到工资,不少建筑工人发起数轮绝食抗议,导致工期拖延。
时任联邦航天署署长奥列格·奥斯塔片科去年11月在接受俄《生意人报》采访时表示,发射场建设面临许多实质性困难,“从2012年建设开始就没有一份文件规定建筑工程进度的细节,工程开展乱成一片,毫无体系”,参与建设的专家和施工人员严重不足。
去年12月,工程总负责人谢尔盖·斯克利亚罗向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请辞。
今年4月,俄罗斯连塔网报道,主要承包商Dalspetsstroy无法向总检察官办公室上报有关160亿卢布(约合2.816亿美元)工程款去向的文件;《共青团真理报》同期披露,总计18亿卢布(约合3170万美元)的款项已经被这家承包商的几名前负责人侵吞,另有5亿卢布(约合880万美元)的工程款被挪用至建造一家购物中心。
另据俄罗斯内政部的说法,有两家分包商分别涉嫌侵吞工程款5050万卢布(约合97.4万美元)和4800万卢布(约合92.6万美元)。
《莫斯科时报》4月报道,自发射场开建以来,共有1600多桩有关违反劳动法的诉讼;文章援引阿穆尔州地方检察官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的话报道,共有170多人涉嫌拖欠工人工资。
3 行业整顿需“刮骨”
俄罗斯航天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的太空竞赛令人记忆犹新。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2013年曾强调,俄罗斯在21世纪仍应保持主要航天大国地位,发展航天事业是俄罗斯未来国家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俄罗斯如今在全球航天器发射市场中占据40%的份额。但罗戈津警告,如果业内问题不得到整改,俄罗斯将很快丧失其竞争优势。
有分析人士指出,若想重振俄罗斯航天业,行业内部必须经历“刮骨疗伤”。
今年3月,罗戈津亲自接管了“东方”发射场的财务监管工作。他当时警告:“任何想要从这一航天港窃取钱财的人都会坐牢。”
5月23日,这名副总理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再次谈及航天业内的腐败顽疾,强调绝对不会放过这一领域内任何一个搞财务欺诈的人,“有人涉嫌欺诈和侵吞公款……这些人令人恼火、加剧了几家航天企业营业状况的恶化。针对所有这些涉案人员,司法调查已经启动,正在缉拿他们归案”。
罗戈津还于5月19日向俄罗斯国家杜马(即议会下院)提交了改革航天工业的一揽子计划,涉及修改23部现行法律,旨在严格监控行业内的资金流动、减少成本和铲除腐败。今后在航天领域中将设立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按计划,俄罗斯还将成立国有企业——俄罗斯航天集团,并遴选总设计师统筹航天领域的工作,同时提高员工待遇。
罗戈津说,航天领域的工程师收入不高,“如果我们想要把他们留在这个国家……留在这一行业内,就必须支付给他们充足的工资”。
此外,火箭和航天器的生产过程将更加自动化和电脑化,相关领域的裁员或将不可避免。
这一改革方案已获国家杜马一读审议批准,待三读审议通过后还将提交至俄联邦委员会(即议会上院)审议,最后由总统签署才能生效。(本报特约记者 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