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案例选登

拆迁谋利进牢房——东台市梁垛镇原副主任科员陈冰案件剖析

    2014年5月23日,57周岁的东台市梁垛镇人民政府原副主任科员陈冰,黯然地站在东台市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神情落寞。据法院审理查明,陈冰在担任相关工程拆迁副总指挥2年时间里,先后6次非法占有国家专项资金高达1092771.84元。

    一句玩笑引发的大案

    “唉!你们不知道啊,我大小也是个科级干部,可所有的材料、表格都得我亲自动手……”

    2013年11月的一天上午,东台市审计局对梁垛镇相关工程进行审计。陈冰将两大本拆迁协议送到审计调查组手中,还自嘲说了上面一句玩笑话。让陈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句玩笑话,把他投进了监狱。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审计调查组的负责人一愣,“审核人兼经办人?拆迁这么复杂的事就他一人负责?”

    审计人员简单翻了翻拆迁协议,一个又一个疑点很快浮现出来:永和村一名村民的补偿协议总额是1120元,而结算凭证上却是31440元;一名村民的协议补偿总额为22.73万元,而结算的却是26.73万元……

    “这家签了协议后,又想翻建老房子,经研究同意,后来忘记重签协议了。”“这家人原来搞经营在河边建了个小码头,最初登记时给漏了。”尽管陈冰给出种种看似合理的解释,但他的目光却不敢正视审计调查组的负责人了。

    如此大的拆迁量,陈冰一人经手,风险不小。为了稳妥起见,审计调查组展开大量的查账和走访调查工作。结果查证,永和村共有11户实际结算额高出协议数额26万元。

    2013年11月18日,在梁垛镇纪委人员的陪同下,如梦初醒的陈冰走进检察院的大门,主动向检察机关交代犯罪事实。

    亲手埋下的“炸弹”

    梁垛镇有着“经济小巨人”的称号,近3年来,该镇利用国、省道,省级航道等穿境而过的有利条件,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累计拆迁农户300多户、征地2000多亩,补偿支出高达3000多万元。

    2009年,52岁的陈冰退居二线,梁垛镇党委、政府出于对他的信任,任命他为梁垛镇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及352省道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负责征地拆迁的日常事宜。拆迁工作事关城乡发展、民生福祉,可陈冰却仗着镇里的信任和村组的尊重,动起了歪心思、馊主意,将拆迁变成其生财之道,且胆子越来越大。

    2011年11月,陈冰以处理东台市指挥部费用为名,让永和村虚列“吴明、李日银”两户房屋拆迁,并利用私刻的假印章分3次领取拆迁补偿款数十万元,据为己有;2012年下半年,陈冰让相关村虚列4户鱼塘和2户塔吊、码头拆迁,骗取补偿资金297230元;2012年底,陈冰虚列352省道拆迁户,骗取补偿款317370.5元……

    看到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票子,陈冰没有意识到,天上掉馅饼之日,正是地上有陷阱之时。套取的补偿资金成了他身边的一颗颗“定时炸弹”,这些“炸弹”终于在2013年11月被点燃引爆。

    泪洒黄昏悔一生

    陈冰被东台市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被开除党籍、公职。

    狱中的陈冰提起往事,泣不成声,悔恨交加。他说:“我天天深陷在极度的痛苦和懊悔之中,自己辛苦打拼几十年的事业付之东流,整个家庭沉浸在痛苦之中。”

    1957年出生的陈冰,前50多年的人生可以用“立志奋斗”四个字来概括。翻看陈冰的履历表,他先后做过梁垛镇政府文卫助理,镇党委秘书,镇人大副主席,兼任工会主席。

    随着岗位的变化,陈冰看到身边有少数不如自己的人都发了财,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心灵深处阴暗的一面被金钱诱发出来,贪欲一泻千里。正如他自己主动交代的,“这本是让我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机会,可是我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自己,却把它作为自己最后捞钱和发财的机会,利令智昏,葬送了自己的美好一生。”

    “田看收成,人重晚晴”,一个守不住晚节的官员,最终的结局必定悲惨。个中道理,值得每位党员领导干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