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栽进“塔西佗陷阱”的民国要人

                                                           洛阳大头兵供图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云:“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同样都会得罪人民。”通俗地讲,就是当公权力丧失公众信任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就是著名的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

民国强人孔祥熙掉进“塔西佗陷阱”,是由一则不实报道开始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凌晨日军突袭香港,这使滞留香港的大批国内军政要人、名人学者面临着生命危险,中国社会各界为之揪心不已。

得知日军突袭香港的消息后,重庆国民政府立即指示中国航空公司加派航班,抢运身陷香港的国家精英。《大公报》社长胡霖亦在抢救名单之列,然而该报接机人员久候机场却未能迎来其社长,反而在12月10日目睹自港抵渝的最后一班飞机上下来几条洋狗与大批箱笼,前来接机的孔二小姐逗弄洋狗甚欢。

《新民报》在未加调查之下,即于次日以《伫候天外飞机来——喝牛奶的洋狗又增多七八条》的简略报道,曲笔讥讽孔祥熙家族用众人逃难的飞机装运箱笼、“老妈”(女佣)与洋狗。而《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更突破新闻检查的“删扣”,违检发表社评,指责孔家在“多少应该内渡的人尚危悬海外”的时候如此“不识大体”。由于矛头直击孔氏家族,顺应了当时社会上对孔家不端行为的不满情绪,故王芸生文章见报后在社会上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引来对孔氏的一片讨伐之声。

同月24日,昆明《朝报》转载王芸生所写社评,并将标题改为《从修明政治说到飞机运狗》,孔氏运送“洋狗”的报道更加突出。至此,社会对孔祥熙的抨击进一步发酵,各界愤怒情绪不断积蓄。

面对“飞机洋狗”报道引发的强烈社会不满,国民政府极为重视,蒋介石责成交通部调查。经证实,当时飞机上有23人,都是在港九轰炸之际匆忙逃离香港的,没有人携带大批行李。而其时香港交通阻绝,电话不通,无法一一通知需抢救人员,因此飞机尚有空余座位,故有航空公司内部人员搭机,并尽量装载中央银行已运到机场的公物,“决无私人携带大宗箱笼老妈之事”,至于四条“洋狗”,则系两位美国驾驶员见仍有余位,顺便携带到渝。孔二小姐一向爱狗,前来接机时逗弄洋狗纯属自然,不想被人看见误会,致成“飞机洋狗”的不实报道。1941年12月29日,交通部长张嘉璈致信《大公报》,说明了调查结果。《大公报》鉴于事实确凿,予以接受,随即把此信登载于12月30日的报末。转年1月22日,王芸生在社评中专门提及此事,进行澄清。

但是,政府的调查无人相信,王芸生的澄清亦被质疑为出尔反尔,与政府妥协。反孔事态进一步升级,从舆论指责扩大为学生运动。1942年1月,西南联大民主墙出现“打倒孔祥熙!”的标语。西南联大吴晗教授在一年级《中国通史》课上愤怒地说:“南宋亡国时有蟋蟀宰相,今天有飞狗院长,可以媲美。”他的话,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孔氏的愤怒,犹如在一堆干柴上点燃了火焰,不同政治倾向的学生都被动员起来。1月6日午后,昆明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英语专科学校和一些中学约3000名青年学生走上街头,示威讨孔。有学生用床单画了一个大铜钱,孔祥熙肥肥圆圆的头钻在四方的钱孔里,在游行队伍里倍加引人注目。

1月中旬,内迁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学生亦继起“讨孔”游行示威。值得一提的是,倒孔运动由广大学生自发,不同政治倾向者均有参加,先贴出大字报的是张治中治下的三青团员,中国共产党虽有党员参加运动,但并没有进行组织领导。

而此时,社会上关于“飞机洋狗”事件的不实言论已远远超出了《大公报》的所述范围,事件被夸张为:飞机抵香港时,“孔夫人全家把持,禁止他人上机,经民航部某次长多方要求,飞机师又以拒绝驾驶为迫,始得上机”,以致身陷香港的“政府要员被俘者计有陈济棠、郭泰祺、王宠惠、王正廷、顾维钧(传言已往南京)等,文化界名人被敌人惨杀者如邹韬奋被斫杀,茅盾被俘,高宗武、陶希圣被剥皮,闻名的历史学家李君亦跃海自杀……”而坊间对孔氏的指责,亦扩大至其为政领域,除斥其“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劫取外汇”之贪腐外,更将国家战时经济的严重困难即“目前的纸币滥发和可怕的恶性的‘通货膨胀’”归于孔的“德政”。

此种氛围之下,社会各界对孔氏之愤恨可谓群情汹汹,孔氏声望跌至其从政以来最低点。之后数十年间,“飞机洋狗”事件仍然被世人一再提及,以资证明孔祥熙之贪腐骄矜,几乎无人相信孔氏在此事之上的清白。直到近年档案资料不断揭秘,历史真相才得以逐渐浮现。

为什么仅仅一则不实消息就使民国政府陷入被动,而孔祥熙更是栽进“塔西佗陷阱”,百口莫辩以致事态严重扩大呢?这还得从孔本人说起。

要说民国政要之中,孔祥熙绝对称得上一位牛人。他是民国政坛著名的不倒翁。他于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长,1933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1938年升任行政院院长,实为蒋介石之下第二人。之所以深受蒋介石信任,一路官运亨通,大权在握,除却他与蒋的姻亲关系及对蒋言听计从,主要原因是,此人确有能力。

孔祥熙善于理财。1933年10月29日,孔祥熙接任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当时国库仅存现金300余万元,而月支出达2200万元,完全不够开支。孔祥熙到位后,采取废除苛捐杂税,创办直接税,增资改组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统一币制等强力措施,几记重拳联合出击,不仅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增强了中央政府对国家经济和地方势力的控制力,为中国抗战作了财力物力保障,被蒋介石誉为多难至危时刻的“兴国”、“治国”之才,创造了“中国财政有史以来唯一辉煌之政绩”。蒋介石的评价是否经得起历史检验姑且不论,但孔氏理财能力不错当属确凿。

但是,孔祥熙为国理财有道,为其家族生财亦极有“道”。孔氏出自山西亦商亦儒家庭,深谙“晋商文化”官商勾结之道,利用公权力玩弄空手道套取国有资产,纵容家人亲信做生意、囤积、走私,甚至中饱私囊,手段百出毫不手软。此亦孔氏最为世人诟病之处。

此外,孔氏家族骄狂成性,公私不分,任人唯亲。抗战之初,孔祥熙长子孔令侃刚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年仅二十一二,孔祥熙就将其任命为财政部秘书,继而任中央信托局理事,常驻香港,再拨给巨款4700余万元,令其负责购买军火业务。老子“英雄”儿“好汉”,孔公子深得乃父真传,又兼胆大心细,利用这笔巨款炒卖外汇,居然获利极丰,仅用部分资金即完成军火任务,又从中获得巨额军火回扣,为孔家赚足海外生意资本。当时在港、粤两地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口头语:“爹爹在朝为宰相,人人称我小霸王。”此小霸王即孔令侃。孔公子年少不凡,小小年纪即敢指挥财政部大员,且一掷万金,在1938年香港春季跑马会上买了4万余元马票,无一中的,舆论哗然:这足以购买一架侦察飞机或几辆运输汽车!当年底,孔公子再到澳门豪赌,出手15万港币。

长兄骄横,其妹也不多让。1938年初孔祥熙就任行政院院长,出席第一次院会之时,时年19岁的孔二小姐令伟突然闯进会场,与会官员们为之侧目,孔祥熙却笑嘻嘻地介绍说:“这是我的女儿,经常为国家服务,譬如什么翻译电报啦,代阅公文啦,从未向国家要一分钱的报酬。”闻此妙言,陈克文在当天的日记中云:“国家设官授职,各有专司,孔氏又何以必须尚未成年之儿女过问公务耶?”孔氏纵女如此,难怪孔二小姐以娇女之身,常行惊天骇世之举,以至重庆、南京坊间,女公子欺行霸市的新闻不绝于耳。

因此,即使是对孔氏声誉影响巨大的“飞机洋狗”事件,孔家涉事之人也认为是小事一桩,无需介意。宋霭龄称:“指控她的事很多,但现在她已不在乎去澄清这些谣言了。”孔祥熙本来因病请假,1942年1月24日,他却登报公示天下,声称疾病痊愈,返回行政院办公,以示学运对其毫无影响。孔氏如此张狂淡定,真是不知何为物议沸腾。

孔氏一家如此行事,早招致诸多不满和反对。反孔最力者,当属著名学者、国民参政员傅斯年。据史料记载,他自1938年始多次上书蒋介石,抨击孔祥熙,一再掀起反孔声浪。在他眼中孔祥熙早已成为了共产党人的“义务宣传员”,人们几乎都以孔祥熙来证明蒋介石政府“并无出路”。

国民党内部对孔祥熙不满者甚多。不少国民党高层人士甚至公开反孔,张治中就是其中的坚定者,1941年,他担任三青团中央书记长,向团员提出六项任务,要求检举惩治贪官污吏,锋芒直指孔祥熙,这也正是学生运动中,三青团员起草《讨孔宣言》,串联倒孔的原因。蒋介石侍从室对孔祥熙以权谋私亦极为反感。1940年12月,侍从室为解决物价高涨、囤积居奇的问题,拟定平抑物价办法,得到蒋介石完全采纳,要求孔祥熙主持实施。但孔祥熙以“严峻繁难”为由拒绝。不仅如此,孔祥熙还把逮捕的囤积居奇者一一保释。侍从室六组组长唐纵叹道,“这是与孔本身利益不利之故”,“凡是违背他们利益时,任何主张意见,均无法实施”。

1941年底的国统区,因物价飞涨、经济状况日趋恶劣,已是民怨汹汹,因此特权阶层谋取暴利的行为人神共愤。孔祥熙衣冠楚楚看似风光,实则公众信用已丧失殆尽,成为官员腐败的标志性人物。傅斯年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祥熙“以前是个taboo(禁忌),无人敢指名,今则成一溺尿桶,人人加以触侮耳”。

正因为如此,孔二小姐接机时的小小逗狗之举,竟能演绎为“飞机洋狗”之故事,惹出一系列后续的巨大麻烦,其无辜乎?其有辜乎?

鉴于孔氏之失德,即便对事件真相有所了解的国民党高层,亦不对其表示同情。如蒋介石高级幕僚、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唐纵即认为,真相并不重要,因为“孔之为人莫不痛恨”,认为政府应当与其切割,若想解决学潮,最“有效之方法,莫若孔氏表示辞职”。而当时与宋霭龄同机抵渝的国母宋庆龄,本是此事的有力证明者,她对《大公报》“中伤”也极为生气与委屈,在与宋子文的信中她甚至报怨:“我没能带上我的很多文件和其他无价文章,更别说我的狗和衣服了。”她本想出面澄清此事,“对社论作出回应”,但是也为了某种原因“保持尊严和沉默”。

而蒋介石始终不愿面对孔祥熙贪腐问题。在抗战前期,他不相信孔祥熙会贪污,甚至对左右说:“你们都不了解孔祥熙,孔祥熙这个人做人很有中国人的风度,他自己不要钱。”因此,蒋介石对反对孔祥熙的言论和行为,不仅“均置不理”,而且重拳弹压。1940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屡次演讲公开抨击孔祥熙等高官搜刮民脂民膏,大发国难财,主张从他们开始征收“临时财产税”,收缴豪门巨富的不义之财。蒋介石索性安排下属把马寅初关押、软禁。而当“飞机洋狗”事件引发学生运动之后,蒋介石虽一度考虑让孔氏辞职,但并不以此为戒,反怀疑学生受人鼓动,把“飞机洋狗”事件称之为“政客官僚争夺政权之阴谋”,可谓谬之大矣。

蒋介石一心维护孔祥熙,此后数年间,在孔氏不断曝出贪腐丑闻,已如过街老鼠之际,却仍一再以国家公信力为孔之贪腐买单,直到1948年,蒋经国在上海实施的“打虎”行动亦因蒋介石庇护孔氏而告失败,终于毁灭了国民党和政府拥戴者的最后一点希望。于是,当孔祥熙掉进“塔西佗陷阱”之后,民国政府也同样栽入其中,这是对国家公信力的最大伤害,其结果正如傅斯年所说:那些向往延安的人们,正是被民国政府是非颠倒的作为所刺激,对民国政府彻底绝望,最终与这个政府决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习近平总书记去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参加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以塔西佗理论告诫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避免陷入公权力失去公信。信然!(简奕 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