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抗战故事】“再苦再穷也不能向组织开口”
历史的尘埃已经远去,但抗日英雄的身影却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权文祥,一个贫苦农家出身的孩子,在抗击日军侵略中英勇战斗,功勋累累;退伍之后,一再告诫子女,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在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记者来到陕西省渭南市,从他的孙女、市纪委干部权苗君那里,追寻老人的英雄足迹。
“1937年,我爷爷跟随王震将军率领的359旅,在陕西富平庄里镇东渡黄河,挺进晋察冀,投入敌后抗日斗争。”权苗君告诉记者。
权苗君介绍,1938年7月的一天,我军向驻守山西广灵的敌军发起进攻,在359旅7团一营三连担任排长的权文祥光背扛着大刀,端着步枪,带领20多名战士发起冲锋。由于敌方火力凶猛,暗堡不停喷发出火舌,一个个战友倒在日军的枪口之下,部队进攻受阻。
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权文祥心急如焚,不由自主萌生一个念头——亲自炸掉敌人的暗堡,让部队伤亡降低到最小。他自愿请命,带领10人敢死队,挟起炸药包,义无反顾地冲向暗堡。经过一番苦战,他们成功炸掉日军两个暗堡,为前进部队杀出一条血路。随后,大部队攻上城墙,权文祥在与敌人近距离搏斗时,不幸从城墙上跌下导致腰部骨折,落下病根。此次战斗结束后,权文祥由于作战英勇,伤好后担任王震将军警卫排排长。
作为警卫排排长,权文祥经历无数次战斗的洗礼,多次受奖,还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47年,由于伤病袭扰,为不拖累部队,他放弃组织的安排,毅然要求回家务农,那一年,他48岁。从此,他和普通群众一样,过起了平平淡淡的生活。
“爷爷炸碉堡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我眼中,他是和董存瑞一样的大英雄。”权苗君告诉记者,爷爷去世得早,父亲经常教育他们,你们爷爷不识字没啥文化,但回家后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里再苦再穷,也不能向组织开口”。
“直到最后病重,看不起病,他也没向组织开口,并毅然放弃了部队首长让他去北京看病的机会。”权苗君说,小时候她对爷爷的做法很是不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成为一名党员和纪检监察干部后,她慢慢理解了爷爷的做法。
“他身上有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一种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一种舍己为人的光荣传统。”权苗君告诉记者,现在,她很自豪能和爷爷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虽然“战场”不同,但不变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种精神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记者 叱骁峰 通讯员 秦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