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于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即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左营司巷林氏北院后祖室。父林宾日,母陈帙《zhi》。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
林则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林则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是魏源对他的评价。
***
林则徐名诗与名句
***
林则徐名诗与名句
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4.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
其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5.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
在50多岁的时候,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于一八三九年九月巡视澳门后,在前山写了一个“十无益”,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为富不仁,積聚无益;
劫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淫恶驕奢,仕途无益。”
***
林则徐"十无益"点评
***
在50多岁的时候,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于一八三九年九月巡视澳门后,在前山写了一个“十无益”,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为富不仁,積聚无益;
劫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淫恶驕奢,仕途无益。”
***
林则徐"十无益"点评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所谓心存不善,无好后果。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声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
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点评: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z真挚,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还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点评: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意思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人若何?为父母、为市场、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职业,读书成为一种工具,读书沦为达到他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己若何?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用现代人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止不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恶的工具。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点评:这里不是宣扬宿命论,不是奉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仅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时运不济,就是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成为满足实现主观要求的条件,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毛泽东不是说过,要实事求是吗?要让主观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统一,要把“求”同“时运”结合起来,学会等待时机,切莫大胆妄为。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点评:青年毛泽东再《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货者,财也。钱财是身外物。仗义疏财,是豪杰的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毛泽东一生不爱钱、不拿钱,不碰钱,前辈之风,后人真是难以企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然而君不见现实社会中多少所谓企业家、实业家,借造假造劣来赚取巨大利润,后又拿出“九牛一毛”来做慈善,名利两得,不亦卑鄙乎!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点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惜爱之。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毛泽东又说,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以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惑,则所以制其气者重。如何养气?唯有制欲。色欲、食欲、财欲,人生于世,天下无处不有欲。若纵欲而行,伤身十分,更是有伤元气,虽灵芝妙药,服之无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以养浩然之气,诚哉斯言!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点评:此句言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阴鸷,即积阴德之意。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有骄奢淫恶之恶行而虽有善行亦无益于己,无济于事。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
林则徐的“十无益”流传至今,有不同的版本,大致差不多,也许是后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倾向做的修改。个别文字有所不同,意思都差不多。今日来看林则徐的“十无益”,发现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做着“无益”的事情。在这些“无益”中,有的是人可以主动追求的,有的是天生的条件,有的是社会普遍行为,有的则是被动的。总而言之,“有益”还是“无益”,出发点很重要,内心真诚很重要,一以贯之也很重要。如今有多少人,表面文章大行其道,内心已被严重污染;追求道路上绞尽脑汁,行为举止已严重走偏。而“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则表明智慧很重要。现在人人都说要树立目标,努力争取,但是又有几人能像林则徐一样,看明白“时运”是否真的不济?或者即便“时运不济”,毅然在孜孜“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