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走过“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是一条宽2米、长不到200米的鹅卵石小巷。然而,这条普通的小巷却因一个故事而为世人所称颂。“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清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据《桐城县志》记载,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与吴姓显贵望族为邻,有一年,张吴两家因建宅引起了占地纠纷,双方都不肯让步,于是,张家人写信给远在京城的张英,让他通过官场关系来“摆平”吴家,但张英并未给地方官员打任何招呼,而是给家人寄回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书信后,就立即让地三尺,吴家人被张家人的行为所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张英豁达宽容的美德被人称赞,“六尺巷”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今天,对领导干部加强廉政修养更是别有深意。
  修身养德是做人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更是为官的根本,一个人如果身不修,则不可能齐家治国。张英的“让他三尺又何妨”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在面对家族利益的抉择时,能以多一点谦让、多一份宽容作为处事之道,彰显了为官之德。相比之下,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为政之德,处处在乎个人得失、时时计较个人名利,在荣誉面前,忘不了自己,在责任面前,摆不进自己,不能与人为善,心中装不下他人,不懂得“人心之病,莫甚于一私”的道理,更谈不上“看得开、放得下、舍得了”的心态、“退 一步海阔天空”的情怀。领导干部应善于从“六尺巷”的故事中学会“严以修身”,明白为人之贵在于德,养德之道在于修身,从而在修身的过程中提升人生境界,把自己历练成一名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慎以用权是为官之要。张英身为文华殿大学士,又有宰辅之权,按清代官场的常规做法,他为家事向地方官员打个招呼,要求“照顾”,肯定不是什么过分之举,但他却对权力心存敬畏,不以权压邻、不以权谋私,可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当前一些官员在权力使用上毫无敬畏之心,随心所欲,不领会“周公从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深意,可谓是相形见绌。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六尺巷”的故事中学会“严以用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懂得审慎用权、依法用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而防止权力滥用,以免滑向腐败的深渊。
  言传身教是齐家之道。家风问题不是小事情,良好的家风是个传家宝。张英为官清廉,不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教育了子孙几代人。据史料记载,在张英的影响和教育下,其次子张廷玉清廉为官五十多年,其孙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张英、张廷玉被后世称为“宰相父子”。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家风实质是领导干部个人作风的折射和延伸,它反映出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因此,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学会“严以律已”,带头倡导清廉的家风,正确对待“枕边风”“耳边风”,牢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明白“亲情再亲亦有度”,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江西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