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的价值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一个人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上,要保持包容淡定,真正做到戒骄戒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为什么?这是需要相当深的涵养功夫的。须知,一个人要具有很深的涵养功夫,需要通过对人生经验的慢慢体悟,才能逐渐达到。
禅宗的一个公案,也许会有助于我们研究这个问题。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参禅上颇有心得,后来,他把自己的禅悟用一首诗写了出来:“稽酋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他让人将小诗送给好友佛印去看,想听听佛印的意见。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佛印对苏东坡这首诗的评价却是这样两个字:“放屁”。
对此,苏东坡非常不高兴,后来,还是按捺不住性子要亲自登门拜访佛印,打算好好问他,为什么说我苏东坡的这首诗是放屁。苏东坡气冲冲地来找佛印,而佛印早已等候他多时了。苏东坡劈头盖脸地询问佛印对那首诗的评价,佛印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话:“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吗,为什么一个‘放屁’就把你请到这里来了?”苏东坡呆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苏东坡写的这首诗,是想表明,自己经过参禅,胸怀更加广阔,并且已经具有了很深的涵养功夫。但是,实际情况怎么样了呢?佛印对他那首诗以“放屁”的评价来试探他,他就坐不住了。这说明他的涵养功夫还差得很远,根本没有达到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样的精神境界。
苏东坡自誉的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是说自己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人世间,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嘲讽、挑衅、攻击,能够不为所动,仍然从容淡定。这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功夫。
涵养,一般是指—个人在各种各样外界刺激面前所表现出的那种坦然平静态度,这是一种气量、气度、雅量。其实,苏东坡本人对此就有过精辟的见解。他在《留侯论》中赞扬张良在稷下老人面前所表现出的那种大人肚量时,曾经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由此观之,涵养乃它是一种包容精神,是人的一种气魄,涵养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人的一种博大胸怀,而它的基础则是人的一种广阔思想容量。
当然,涵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修养功夫的。一个人的涵养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主要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情绪的自觉控制能力。如果说涵养是一种大勇,那么,它的核心则是大志。为实现崇高的人生目标,需要有过人的克己精神。事实证明,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能表现出过人的气魄和胸怀。
一般来说,任何人从事一项重要事业的时候,不可能一开始就会受到一致拥护,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冷嘲热讽,不可能没有任何阻挠、反对而一帆风顺。所以,能不能冷静接纳异见,是不是平静耐心地听取针锋相对的反对意见,这是对一个人的涵养的尖锐考验。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小肚鸡肠、思想禁锢、心胸狭窄,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的人,是很难做出什么像样的事业的。相反地,历史上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一个重要的品格,是他们大多数在思想上都能兼收并蓄,因而都是气魄宏伟的人。
禅宗的一个公案,也许会有助于我们研究这个问题。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参禅上颇有心得,后来,他把自己的禅悟用一首诗写了出来:“稽酋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他让人将小诗送给好友佛印去看,想听听佛印的意见。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佛印对苏东坡这首诗的评价却是这样两个字:“放屁”。
对此,苏东坡非常不高兴,后来,还是按捺不住性子要亲自登门拜访佛印,打算好好问他,为什么说我苏东坡的这首诗是放屁。苏东坡气冲冲地来找佛印,而佛印早已等候他多时了。苏东坡劈头盖脸地询问佛印对那首诗的评价,佛印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话:“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吗,为什么一个‘放屁’就把你请到这里来了?”苏东坡呆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苏东坡写的这首诗,是想表明,自己经过参禅,胸怀更加广阔,并且已经具有了很深的涵养功夫。但是,实际情况怎么样了呢?佛印对他那首诗以“放屁”的评价来试探他,他就坐不住了。这说明他的涵养功夫还差得很远,根本没有达到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样的精神境界。
苏东坡自誉的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是说自己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人世间,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嘲讽、挑衅、攻击,能够不为所动,仍然从容淡定。这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功夫。
涵养,一般是指—个人在各种各样外界刺激面前所表现出的那种坦然平静态度,这是一种气量、气度、雅量。其实,苏东坡本人对此就有过精辟的见解。他在《留侯论》中赞扬张良在稷下老人面前所表现出的那种大人肚量时,曾经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由此观之,涵养乃它是一种包容精神,是人的一种气魄,涵养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人的一种博大胸怀,而它的基础则是人的一种广阔思想容量。
当然,涵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修养功夫的。一个人的涵养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主要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情绪的自觉控制能力。如果说涵养是一种大勇,那么,它的核心则是大志。为实现崇高的人生目标,需要有过人的克己精神。事实证明,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能表现出过人的气魄和胸怀。
一般来说,任何人从事一项重要事业的时候,不可能一开始就会受到一致拥护,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冷嘲热讽,不可能没有任何阻挠、反对而一帆风顺。所以,能不能冷静接纳异见,是不是平静耐心地听取针锋相对的反对意见,这是对一个人的涵养的尖锐考验。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小肚鸡肠、思想禁锢、心胸狭窄,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的人,是很难做出什么像样的事业的。相反地,历史上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一个重要的品格,是他们大多数在思想上都能兼收并蓄,因而都是气魄宏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