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学习》专刊
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中央党校组织及教育方针的六个决定,其中有一条是:出版《学习报》,由彭真负责,陆定一副之。4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书记处会议,决定将出版《学习报》改为出版《学习》专刊,在《解放日报》第四版刊出。由于彭真正在负责中央党校的整风学习,因此,政治局会议任命陆定一为《学习》专刊编辑委员会主任。之所以点将陆定一,是因为陆定一对宣传工作和办报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陆定一曾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多年,曾是很有影响力的《中国青年》杂志的主编,在长征中主编过《红星报》,后来又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八路军宣传部长和政治部副主任,并领导过《新华日报》华北版。
5月13日,《学习》专刊第一期出版,编辑委员会发表了《本刊宗旨与投稿规约》。规约指出:“本刊是根据中央的决定,为了帮助全延安全边区党当前的学习运动而出的。”“我们现在正处在最为伟大的历史时期,我们这次学习的规模是党二十一年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一次。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扬优良传统,改变不正之风,团结全党以便克服困难,迎接光明,把中国弄好。”因此,规约提出号召:“不但需要造成浓厚的学习空气,还需要解释问题,解释疑难,创造经验,交换意见,赞扬好的,批评坏的,才能把这一次学习运动搞好。”在第一期上,陆定一发表了《为什么整顿三风是党的思想革命》,陶铸发表了《我对中宣部四三决定的认识》等文章。其中,陆定一的文章对整顿三风的伟大意义作了透彻的阐述,并在充分肯定马列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作用的同时,肯定了学习外国经验的必要性,但又指出教条地生搬硬套外国经验是错误的。
《学习》专刊创刊后,得到了各机关、学校墙报编辑委员会以及各机关、学校参加学习同志的积极响应,论文、杂感、心得、经验、质疑和解答等稿件纷至沓来。在5月16日出版的《学习》第二期,彭真发表文章《怎样学习二十二个文件》,指出:领会文件的精神与实质,目的就是运用它来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来预言事变的发展过程,从而确定正确的方针,用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领会贯通的标准是实践,是会不会应用。要真正领会这些文件的精神与实质,唯一的办法是精读,反复地深思熟虑地精读,深入地研究,热烈地讨论。5月21日,《学习》第三期出版,内容有艾思奇的《学习观念的革命》、何其芳的《研究文件的时候怎样作笔记》、王凯的《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应取的态度》、郭以清的《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
6月初,编辑委员会检查了创刊一个月以来的工作,发现《学习》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也有缺点,主要是没有能够充分地解释问题,解决疑难,对于赞扬好的、批评坏的还没有开始做。因此,在6月11日出版的第八期上,编委会发表讲话指出:现在延安的学习运动已经热烈地发动起来,需要使之深入。《学习》的任务,也要适应这一方针。为此决定:(一)增多理论问题和历史问题的稿件,加强注意对文件的解释和问题的解答。一方面尽量求得配合学习的进程来帮助学习,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学习中所得到的新成果。(二)注意小组讨论方法和个人反省方法的研究,有系统的介绍重要单位的工作经验。(三)收集学习中好的和坏的例子(团体和个人的),以供效仿和警示。(四)提高质量,欢迎读者的批评和建议,欢迎读者热烈投稿,对稿件的要求也作了详细的说明。
从第九期开始,《学习》专刊更具针对性,每一期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例如,从第九期开始,连续刊发了领导干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投稿,多为联系自己思想的短小文章。第九期刊发冯文斌的《如何反省自己》、陈伯达的《关于王实味》,第十一期刊登邓力群的《我来照照镜子》,第十四期发表曹里怀的《改造自己的作风》和《十五年思想变化的反省》,第十八期刊登王思华的《二十年来我的教条主义》,等等。再如,1942年9月25日出版的第二十一期以自然科学学院教育方针为主要内容,刊登了康迪的《对乐天宇同志〈读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之商榷》、林山的《关于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教育和工作的我见》。1943年1月16日第二十四期为学习文化专号,内容有彭真的《工农干部要学文化》和工农同志学习文化的体会、认识等3篇文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学习深入到县一级,从1942年8月5日《学习》专刊第十六期开始,专门开辟了《县级干部如何学习》专栏,有效辅助了县级干部的学习。随后不久,军队系统进入党风学习阶段,对此,9月8日出版的《学习》专刊第二十期集中刊登了有关军委系统学风、党风学习的文件和文章,如《军委分区总学习委员会关于开始党风学习的决定》、陶铸的《军委系统学风学习中我所感到的几个问题》等。
除此之外,《学习》专刊每隔几期便刊发一次学习编委会答读者问的文章。例如,第九期刊发《关于理论与实际》答读者问,第十三期刊发《关于不要误解实事求是》答读者问,等等。在1942年8月11日出版的《学习》专刊第十七期,刊登了匡亚明的《关于总结三月来学习经验的几点经验》和李富春的《怎样总结学风学习与开始党风学习》等文章。
从1942年5月13日创刊,至1943年1月16日停刊,《学习》专刊共办8个多月,出版24期。针对干部在学习文件、写笔记、小组讨论、反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环节中的思想情况、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于推动延安大学习运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习》专刊的创办,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学习的重视,不仅要求学习组织化、具体化,而且还通过创办辅助刊物,使得学习形式不拘一格、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进而提高了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5月13日,《学习》专刊第一期出版,编辑委员会发表了《本刊宗旨与投稿规约》。规约指出:“本刊是根据中央的决定,为了帮助全延安全边区党当前的学习运动而出的。”“我们现在正处在最为伟大的历史时期,我们这次学习的规模是党二十一年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一次。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扬优良传统,改变不正之风,团结全党以便克服困难,迎接光明,把中国弄好。”因此,规约提出号召:“不但需要造成浓厚的学习空气,还需要解释问题,解释疑难,创造经验,交换意见,赞扬好的,批评坏的,才能把这一次学习运动搞好。”在第一期上,陆定一发表了《为什么整顿三风是党的思想革命》,陶铸发表了《我对中宣部四三决定的认识》等文章。其中,陆定一的文章对整顿三风的伟大意义作了透彻的阐述,并在充分肯定马列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作用的同时,肯定了学习外国经验的必要性,但又指出教条地生搬硬套外国经验是错误的。
《学习》专刊创刊后,得到了各机关、学校墙报编辑委员会以及各机关、学校参加学习同志的积极响应,论文、杂感、心得、经验、质疑和解答等稿件纷至沓来。在5月16日出版的《学习》第二期,彭真发表文章《怎样学习二十二个文件》,指出:领会文件的精神与实质,目的就是运用它来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来预言事变的发展过程,从而确定正确的方针,用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领会贯通的标准是实践,是会不会应用。要真正领会这些文件的精神与实质,唯一的办法是精读,反复地深思熟虑地精读,深入地研究,热烈地讨论。5月21日,《学习》第三期出版,内容有艾思奇的《学习观念的革命》、何其芳的《研究文件的时候怎样作笔记》、王凯的《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应取的态度》、郭以清的《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
6月初,编辑委员会检查了创刊一个月以来的工作,发现《学习》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也有缺点,主要是没有能够充分地解释问题,解决疑难,对于赞扬好的、批评坏的还没有开始做。因此,在6月11日出版的第八期上,编委会发表讲话指出:现在延安的学习运动已经热烈地发动起来,需要使之深入。《学习》的任务,也要适应这一方针。为此决定:(一)增多理论问题和历史问题的稿件,加强注意对文件的解释和问题的解答。一方面尽量求得配合学习的进程来帮助学习,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学习中所得到的新成果。(二)注意小组讨论方法和个人反省方法的研究,有系统的介绍重要单位的工作经验。(三)收集学习中好的和坏的例子(团体和个人的),以供效仿和警示。(四)提高质量,欢迎读者的批评和建议,欢迎读者热烈投稿,对稿件的要求也作了详细的说明。
从第九期开始,《学习》专刊更具针对性,每一期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例如,从第九期开始,连续刊发了领导干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投稿,多为联系自己思想的短小文章。第九期刊发冯文斌的《如何反省自己》、陈伯达的《关于王实味》,第十一期刊登邓力群的《我来照照镜子》,第十四期发表曹里怀的《改造自己的作风》和《十五年思想变化的反省》,第十八期刊登王思华的《二十年来我的教条主义》,等等。再如,1942年9月25日出版的第二十一期以自然科学学院教育方针为主要内容,刊登了康迪的《对乐天宇同志〈读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之商榷》、林山的《关于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教育和工作的我见》。1943年1月16日第二十四期为学习文化专号,内容有彭真的《工农干部要学文化》和工农同志学习文化的体会、认识等3篇文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学习深入到县一级,从1942年8月5日《学习》专刊第十六期开始,专门开辟了《县级干部如何学习》专栏,有效辅助了县级干部的学习。随后不久,军队系统进入党风学习阶段,对此,9月8日出版的《学习》专刊第二十期集中刊登了有关军委系统学风、党风学习的文件和文章,如《军委分区总学习委员会关于开始党风学习的决定》、陶铸的《军委系统学风学习中我所感到的几个问题》等。
除此之外,《学习》专刊每隔几期便刊发一次学习编委会答读者问的文章。例如,第九期刊发《关于理论与实际》答读者问,第十三期刊发《关于不要误解实事求是》答读者问,等等。在1942年8月11日出版的《学习》专刊第十七期,刊登了匡亚明的《关于总结三月来学习经验的几点经验》和李富春的《怎样总结学风学习与开始党风学习》等文章。
从1942年5月13日创刊,至1943年1月16日停刊,《学习》专刊共办8个多月,出版24期。针对干部在学习文件、写笔记、小组讨论、反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环节中的思想情况、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于推动延安大学习运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习》专刊的创办,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学习的重视,不仅要求学习组织化、具体化,而且还通过创办辅助刊物,使得学习形式不拘一格、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进而提高了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