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中共领导人的治家之道

    对于李先念、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关于他们的治家之道,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李先念:不允许子女经商赚钱

    李先念共有4个子女,三女一男。孩子们小的时候,由于工作繁忙,李先念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但是,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并没有降低。他规定了许多不准,包括不准穿着背心、拖鞋上桌吃饭等。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里得到锻炼,而不是娇生惯养。

    管了一辈子钱的李先念对自己的孩子却有着明确的交代,那就是不允许经商赚钱。对此,二女儿李紫阳说:“有人说,你父亲管着经济大权,你干什么都可以,做几笔生意就能发财了。可我爸爸从来不让我们经商下海。其实,我们的生活也不富裕,我也和他提过,但他从来不同意我们经商。他一再讲,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要珍惜。所以,我们家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经商下海的。”

    李先念自己也非常简朴。他办公室的家具都是过去老旧的,有的还是他从湖北带到北京的。晚年的李先念长期在北京医院住院,孩子们为了给他增加营养,就经常到人民大会堂的餐厅去打一份汤,要花25元钱。李先念知道后,一再叮嘱说,别去打汤了,太贵了。

    儿子李平说:“毛主席一生中说过两次李先念是好人,一次是在延安,一次是在‘文革’期间。”可能正因如此,李先念一直把“好人”作为评判一个人的特殊标准,并且,把这个特殊的标准用在了自己的家里,用它来衡量孩子们的行为。“直到他去世前不久,我们到医院看他,他还在告诫我们说,一定要做个好人。”

    晚年的李先念喜欢和家人在一起打麻将,有时老人家还会搞点小动作,偷张牌藏起来,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假装没看见,但李平不行,他一定要老人家交出来,大家就开玩笑说:“这都是你教育的结果。”

    董必武:严父不失人情味

    董必武与第三任妻子何莲芝在延安结婚后,生育了两男一女:长子董良羽、长女董良和次子董良翮。

    董良说:“哥哥良羽出生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那时,日本鬼子的飞机肆无忌惮地轰炸扫射,而我们国家不能制造飞机。父亲认为一个国家能够制造飞机就说明它的富强,所以给哥哥取名良羽。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出生时,父亲就继续在‘羽’字上做文章,为我取名良。”

    “弟弟出生后,父亲又为他取名良翮。解放后,哥哥上大学时,选择了导弹无线电控制专业,他就十分高兴。”

    在董良羽的心目中,作为父亲的董必武,是可敬可畏的。他说从小就怕父亲,家里人全都怕他。董良羽是长子,董必武是52岁时生他的,算是老来得子,应当对他呵护备至,疼爱有加。实际上在董老的内心深处,正是这样的,但表现出来的却完全是严父的形象。而作为唯一的女儿,董良也说,父亲对他们几个孩子,严肃有余而亲热不足。董良翮说,父亲很严肃,但他很有人情味,不打人,甚至没有骂过我。

    董必武的子女们虽然没有“世袭”他的高位,但是传承了他开创的家风。董良羽说:“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人要有规矩。”而董良翮说:“我继承了他一颗特别平常的心。”

    彭真:和风细雨教育子女

    彭真和张洁清夫妇共有4个儿女,三男一女。谈到家教、家风,女儿傅彦说:“我有个姑姑的女儿,‘文化大革命’以后,不注意影响,比较张狂,后来反映到我家,叫老爹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不要再进我的家门了!’”

    彭真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特殊,也很别致。不说教,不打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他经常给子女们写些条幅,或教导,或勉励,分赠给几个孩子。像“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等等都是他爱写的。

    坐过敌人监狱的彭真,对儿子傅洋唯一一次发怒,是因为傅洋在回答“你要是被敌人严刑拷打,会不会当叛徒”时,说了句“不知道”。

    万里:对党忠诚,自立自强

    万里对孩子们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二是要自立自强。长子万伯翱对此体会尤深。

    贺龙元帅生前曾说:“万伯翱是干部子弟的榜样。”1962年,18岁的万伯翱被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父亲万里送到河南农场,临行前,万里说:“我来自农村,现在你又回到农村,从此以后,我又有了一个当农民的儿子,我觉得是件高兴的事!”万伯翱在农场一干就是10年,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后来万伯翱回忆说,他在河南一直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自立歌》来激励自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万叔鹏是万里同志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万叔鹏说:“文革”开始后不久,万里就被打倒并被关进北京万寿路的一所特监。万叔鹏也被造反派关押起来。这时,身陷囹圄的父亲给她写了封信,万叔鹏说:“信中的大部分内容我已记不很清了,但是,有两句话我始终没忘,爸爸说:‘我相信你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我坚信,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女儿。’他的这番话,给了我巨大的力量,使我坚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