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读史随笔

立檄拒礼 以史为鉴

康熙19年,于成龙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这就是被誉为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立檄拒礼的故事。

古有镜鉴,今有榜样。中秋临近,陕西一副厅长和老婆孩子一起,开上自家车,买了月饼,回老家农村看望父母,又自己掏钱请老家人吃饭。一直忐忑不安的父亲,问清了来由,看儿子没沾公家的钱物,放心地说,“这就对了”。

两则故事,一古一今,时空转换,形式不一,但不变的是为官者理当清廉的本色。中秋、国庆佳节来临,连普通百姓都知道不能公款发月饼了。在那么一小撮官员慨叹“为官不易,且行且珍惜”的时候,百姓却为以中央八项规定为代表的系列准则拍手称赞。正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经过中央强力反腐,如今清风渐成。如何让这清风劲吹中华大地,真正以官风的改变带动民风的和谐,还要看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怎样示范带动。身处领导岗位,既是干部队伍中的榜样,又是人民群众寄予厚望的“父母官”;身为领导干部,就应当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监督。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我想这就是于成龙的为官秘诀。对比之下,当今诸多的领导干部,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或认为自己吃过苦了该享受享受了、或“以物小而不以为意“、或修为不够经不住诱惑等等,渐渐与群众隔开了距离,不知民所想,不急民所需甚至与民争利。这样的领导干部,怎么可能“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呢?

以史为鉴知兴替,这才是我们今天反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