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向善
《国语·鲁语》下篇讲了一位名叫敬姜的古代母亲,教育为官的儿子要重视体力劳动的故事。读罢此篇,对这位老妈妈肃然起敬。
春秋时,鲁国的公父文伯,是个贵族子弟,祖上世代都袭封为“大夫”。公父文伯也继承了大夫的爵位,心中十分得意。有一天,他退朝回家时,见母亲正在绩麻,便责备母亲:“像我们这样的大户人家,母亲还要绩什么麻呢?不怕别人笑话我不能奉养老人吗?”
公父文伯的母亲名叫敬姜,也是贵族出身,但她热爱体力劳动。她听了儿子的话,不禁惊叹道:“咱们鲁国要亡了吗?怎么叫你这样不懂道理的人做官呢?你坐下来,听我给你讲讲。”于是敬姜对儿子公父文伯进行了一番教导,讲了体力劳动的重要性,其中有几句是这么讲的:
“……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这几句话讲的是:参加了体力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才能心怀善意;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也会丢弃向善之念。人们都为敬姜点赞,夸她是位严格要求儿子的好母亲。
那个时候没有国际劳动节,敬姜发表的不是节日感言,是对儿女进行的日常教育。她不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到了“五一”这天,才想起劳动光荣,对参加第一线体力劳动者表示一番敬意而已,而是身体力行告诫儿女热爱体力劳动,或尊重体力劳动者。
劳动是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基础,体力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文化、科学等人类智慧的先导。劳动使平凡人更加高尚。劳动者比一切人更应享有尊严。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没有哪一件不是普通劳动者劳动的产物。
当今中央领导同志为什么那么强调农村的发展建设?为什么那么了解和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为什么那么关心农村的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下过乡插过队,当过四五年或七八年不等的农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苦共患难,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知道农民心里想的是什么,爱的是什么,恨的是什么……一句话,知道绝大多数农民最真实的渴望与向往。(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