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多从易出问题领域挖线索
去年底,一封有关反映我市兴宇村党支部书记允某的联名举报信“飞”到了我们办公室,经整理共有50多个“鸡毛蒜皮”的问题。我们与举报人代表和允某分别谈话后,没有发现拟立案的线索。但举报群众均坚持允某有问题可拿不出证据,从镇党委了解到,允某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落选。根据以往经验,我们先从村级财务入手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可账据查了几天,收入全部入账,支出手续齐全,账户借贷平衡。至此,调查陷入僵局,可允某的问题如不调查清楚,群众不可能息访,从何入手呢?
举报信从头到尾看了多遍,讨论会开了一次又一次。最终我们决定根据该村实际,从上级下拨的征地补偿资金这一容易出问题的领域入手找突破。
首先,我们全面了解该村的征地补偿总体情况,从中选择涉及拆迁面积和拆迁补偿资金较大、群众矛盾较多、拆迁区域地理位置好商业价值大的拆迁项目,初步确定调查重点。同时秘密了解兴宇村村干部近亲属的姓名、身份证号、一折通号等,为比对线索提供方便。
其次,我们仔细查找虚造拆迁补偿对象名单套取、私分征地补偿款的问题。共分四步走:第一步,走访拆迁户,进行调查了解。从一开始的拆迁到最后的补偿款领取,了解大致的拆迁户数,拆迁户一般对拆迁问题比较留意,也会经常私下交流,所以对拆迁户数往往记得准确,我们就开始对拆迁补偿明细表中的人员进行了解,查看有无其他拆迁户所不认识的或者是村干部的“七姨八舅”。调查中发现在补偿款发放明细表上有允某的妻子“小芳”(化名),引起了办案人员的怀疑。
第二步,走访与村主要领导有矛盾的且熟悉拆迁补偿情况的村组干部。让这些人对拆迁补偿款发放明细表上的人员逐一对照,“小芳”等4人可能为虚假拆迁对象的猜测再次被印证。
第三步,通过银行协查,梳理拆迁补偿资金的流向。我们跟踪检查补偿资金进入“拆迁户”个人账户后再大额提现的情况。该村的征地补偿款以银行存单的形式发放,协查中发现,有的存单不是由存单持有人支取,而是直接由村支书允某和村会计张某代为取走,更加引起办案人员的怀疑。
第四步,对疑似虚假名单进行外围取证谈话,固定证据。同时与涉嫌违纪人员进行交锋,逐笔逐项确认虚假业务及套取补偿资金的最终去向。
经查,2012年4月,镇政府下拨该村一地块征地补偿费用,因地貌改变面积增加,致拨款比实际需向农户发放的补偿费用多出18万余元。允某和张某商定,采取虚增被征地农户的办法进行冒领。张某根据多余的金额造了一张虚假的发放明细表,将这些钱款分别造在有关8户村民的名下,通过银行存单的方式套取出来,由两人私分。其中允某分得116562元,张某分得63742.65元,均据为己有。日前,允某和张某,因犯贪污罪,分别被启东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和5年。
这起案件,突破口在于核查征地补偿款的真实性,发现虚假补偿对象。我们认为,在摸清征地拆迁项目和补偿资金规模,从总体上对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有了宏观把握的前提下,调查人员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是能够发现违纪违法行为的蛛丝马迹的。对于那些征地拆迁量大、补偿资金多,矛盾比较突出、信访举报多的地方,不妨多从征地补偿款中挖线索。(张裕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