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特殊,更要严格自律” ——记湖南省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廖国红
廖国红,曾被评为湖南省直机关工委首届“身边之星”典型风采党员之星和省直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2次获评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次获评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2次荣立一等功,3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
黝黑的皮肤,却没有太多话语,一脸谦和的笑容,却透露着凛然正气。10月15日,记者在湖南省纪委办公楼见到了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廖国红。
廖国红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的“大红人”,在湖南省纪委纪律审查一线战斗15年,多少腐败分子在与他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无论是省纪委查办的杜崇烟、程海波、谢光祥、谢光球、徐春生等近100个省管干部案件,还是中央纪委查办的吴振汉、陈安众、阳宝华、万庆良等多个省部级干部案件,他都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其中,成为令腐败分子闻之战栗的“克星”。
请缨啃下“硬骨头”
“他吃得苦,敢碰硬,特别是查办大案要案时,总是冲在最前面。”他的同事告诉记者。
2008年12月,湖南省安监局原局长谢光祥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办案人员与其谈话许久,都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案件陷入僵局。
“不突破此案,我宁愿挨处分。”廖国红仔细研究了大量前期调查材料,主动请缨——由他来负责突破,并立下“军令状”。
他认为,谢光祥负隅顽抗的心态,主要原因来自3个方面:一是谢光祥前期已采取了相当严密的反调查措施;二是他相信有一帮铁杆“朋友”,会对其守信保护;三是家庭成员更会鼎力相助,为其撑起“保护伞”。
廖国红先侧面迂回,与涉及该案的若干名行贿人员以及谢光祥的家人展开谈话,获取了谢光祥一些涉嫌严重违纪的有效线索和他们订立“攻守同盟”的重要情节。掌握大量证据后,谈话进入实质性阶段,廖国红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和谈话突破谋略与技巧,打垮了谢光祥的心理防线,谢光祥态度发生明显转变,开始配合调查,并陆续交代了一些违纪问题。
经过连续15天的奋战,廖国红与他的同事一举拿下谢光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300余万元的口供。
与此同时,该案行贿人员邓某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廖国红主动请求放弃2009年春节休假,展开与邓某的谈话工作,案件终于在春节期间被突破,而廖国红自己却病倒了,整个案件办下来,他瘦了10多斤。
办案点成另一个“家”
“只要说起工作,只要有案子,他就有使不完的力气,不管多累,他都会铆足干劲,雷厉风行完成任务。”同事们经常调侃,称他为“拼命三郎”。
2007年7月中旬,网络上曝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州长杜崇烟强奸女大学生的新闻,顿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7日,湖南省纪委接到中央纪委紧急通知,要求湖南3天之内对网络反映的问题查报结果。廖国红和另外两名同事中午接到任务——赴北京找涉案人员石某等人详细调查情况。
到北京后,他们马不停蹄。经过3天3夜的努力,终于获取了石某及其母亲滕某的言词证据。然而此时,廖国红已经严重睡眠不足,但汇报的日子迫在眉睫,他不得不又熬了个通宵,赶完材料,最后及时将材料转交给了前来向中央汇报的领导。
“对我们办案人员来说,几乎没有按时上下班、按时休假这一说。”廖国红笑着说,省纪委办案点俨然成了他的另一个“家”,每年大部分周末和节假日都在那儿,最长的一次8个月没有回家。虽然家人对他的工作很理解、很支持,理解让他心里感到很欣慰,但他也很无奈,觉得自己对家人亏欠太多。
“执纪先守纪,律人先律己”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廖国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坚持原则,严守底线,从不为任何诱惑所动摇。
2011年8月,湖南省纪委查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冯伟林案件,廖国红担任该案主办人。冯伟林当过领导秘书,在省委工作多年,关系很广,许多亲朋好友都通过各种渠道替冯伟林打招呼,但廖国红都坚决拒绝,甚至不给任何说情的机会。
一次,冯伟林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廖国红想套近乎、说好话,遭到拒绝。这人以为廖国红只是假装正义,便专程赶到办案地点,买了两条高档烟、两瓶高档酒委托别人转交给廖国红。廖国红知道后,立即打电话给对方说:“你这样做不仅帮不了冯伟林,还害了我们大家。”果断将烟酒退了回去。
廖国红还有个弟弟,两人感情深厚,因弟弟辍学早,一直在外打工。有人提出帮他弟弟解决个待遇优厚、岗位稳定的工作,他拒绝说:“我的职业所赋予的权力,不是用来为亲人谋取福利或利益的,这个岗位特殊,更加要严格自律。”直到现在,弟弟仍在一家餐厅打工。(本报记者 邹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