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则消息发现,这次吃喝不是一两个人,而是组织单位的干部职工,主要负责人受到问责处理。也许有人认为,吃吃喝喝都是一些小问题,而且又不是单独公款吃喝,大家伙儿这么多人,谁也没多吃、没多占,完全不应该追究。有的同志认为,吃顿便饭,又不是大吃大喝,至于如此大呼小叫、大动干戈吗?也许还有同志认为此举小题大做。
可能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是个别,可能类似公款吃喝有多种理由,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吃喝里面有政治,吃喝里面还要讲作风、树形象。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外出调研回来赶不上饭点,几个人凑在一起吃顿便饭,似乎没什么不正常。晚上加班写材料,累了之后吃碗面条,也似乎并无不妥……但,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公款还是私款?如果自掏腰包,当然可以。如果动用公款,虽然可能同样的饭菜、同样的人员,但性质却发生了变化。虽然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却容易产生“破窗效应”,诱导他人盲目校仿。一些同志之所以思想上想不通、有异议,可能主要缘于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违法乱纪行为无不是缘于小节不注意,不该吃的饭却吃了,不该拿的东西却拿了,不该干的事情却干了,可能所有这些都是芝麻粒儿大的小事情。然而,针尖儿大的小孔能够透过斗大的风,如果小节守不住,难免要在“大节”上栽跟头。“破法者”多从“破纪”始。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吃顿饭,已经不是普通的饮食,更不是简单地填饱肚子,很多情况下已演变为一种社会交往,容易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即使很多同志第一次仅仅是吃碗快餐,面对一丁点儿利益还心惊胆战,对党纪国法怀有强烈的敬畏感,可是,“温水煮青蛙”,常在河边难免不湿鞋,一旦思想上放松警惕、行动上打开缺口,也许很快就会像急流的洪水一样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严管就是厚爱。狠刹公款吃喝,拧紧制度“发条”,监督惩治并重,既治标更治本,既搞好监督,更严厉惩治。只有监督到位了,惩治才有了对象和抓手;同时,只有按纪律、法规予以严厉惩治,才能有效促进监督,保护监督,形成良性循环。
现如今,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已经常态化,许多群众不仅接纳了,而且还主动运用纪律和法律监督的武器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监督也就如虎添翼,公款吃喝渐渐将会成为“过街老鼠”而没有藏身之地。
惩治公款吃喝,严肃纪律是关键。公款吃喝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思想要求放松之外,执纪上有弹性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严厉惩治,既有事前监督的报批审核,又有事后监督的报销审计,增强法规条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量化标准,既避免“一锅煮”、“一刀切”,又杜绝出现“漏网之鱼”。对于违纪人员实行“一案双查”,既查单位领导的主体责任,又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把责任具体化、规范化。如此,即使侥幸逃过监督这一关,也要运用法律手段使其付出沉重代价,从而,让任何人都不敢触及这条“高压线”,不敢越雷池半步。
严防“吃”坏作风。公款吃喝,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影响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容易腐蚀人的灵魂,松懈人的斗志。从拧紧制度“发条”入手,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纪律立起来、严下去,抓早抓小,持续发力,久久为攻,遏制公款吃喝这股歪风,彻底铲除滋生蔓延的土壤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