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蝇”关键是要把压力传导下去
近日,中央纪委对10起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发出通报。通报指出,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严肃查处。
“拍蝇”既没“打虎”那样有声势,也没有“打虎”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小官巨贪”、群众身边“苍蝇”式的腐败问题由于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其危害一点也不容忽视。
“群蝇”乱舞,基层干部随便“吃、拿、卡、要”,增加了群众办事的成本,本来政策规定可以办的事情、可以解决的问题,只有私下拿钱才办,得了好处才给办,这伤到的是群众的感情,影响的是社会的公平,进而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更为严重的是败坏社会清正风气,毒化社会廉洁氛围,造成多年都难以恢复的道德生态灾难。
有人说,“群蝇猛于虎”。此说尽管并不一定人人认同,但群众身边“苍蝇”式腐败问题的危害绝不亚于“虎祸”。如果说“老虎”更多的是祸国,“苍蝇”更多的就是殃民。
当前,在一些地方,“群蝇”乱飞,危害极大,群众深恶痛绝。在全国反腐的高压态势下,这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状态,“拍蝇”依然没有什么动作或者动作力度不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基层,认为反腐败是上面的大事情,下面的腐败都是小事情,不足挂齿,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现象麻木不仁、熟视无睹。这样的认识和精神状态怎么可能身先士卒“拍苍蝇”、反腐败呢?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层层传导的压力越往基层越递减。同时,也要看到,基层的腐败有自己的特点,易发多发,点多分散,不容易发现,不容易查处,尤其在“熟人社会”中,大家彼此熟悉,甚至沾亲带故,干部关系错综复杂,增加了案件查处的难度。
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于发生在群众身边、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苍蝇”式腐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容忍,“拍蝇”,同样应该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只要真心反腐,就没有反不了的腐败;只要责任到位,反腐败的形势就会日益向好。
“拍蝇”,关键是要把压力传导下去。中央纪委发出的通报也提出明确要求,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地方、基层党委只有真正担当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真正管党治党,纪委聚焦主业,发挥好监督责任,“拍蝇”就有了主心骨,反腐就有了威慑力。特别要抓住典型案件,对腐败分子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将重大典型案例公开曝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对身边的事情最知情,对身边的腐败最有发言权,要把群众发动起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让“苍蝇”无处藏身,无处逃遁。(杨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