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纪念日。虽未能亲历周总理时代,但作为80后一员,我们从小就听长辈说不少总理的事迹,那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内容如今依旧历历在目,“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诗歌依旧久久回声,始终感觉周总理离我们并非遥远。 去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发布,按照纪法分开的原则,删除了与法律重复的内容,将违纪行为分为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行为六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去年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也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硕果累累,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赢得了党心民心,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说,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回应人民群众期盼,不断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当前,我们常能看到各种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加强了警示作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但正如“同有问题反映的干部咬一次耳朵、谈一次心,是提醒更是爱护,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党员干部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坦诚面对组织,体现对党忠诚”,我们更需要有榜样力量的引导。为此,在周总理逝世纪念日的今天,“仰观俯察(ID:simoguancha)”小编特意整理一些有关周总理的优秀而又平凡的事迹,让我们看看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讲规矩、讲纪律的。 领导干部守不守纪律、讲不讲规矩,与其个人自律有关,还与身边人有关。一方面,干部的一言一行会影响身边人;另一方面,领导身边人也容易借权腐败、借势敛财。 周恩来总理给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规定了“三不沾”: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沾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益。 不仅如此,周恩来与邓颖超还对亲戚晚辈进一步严格要求“约法三章”,具体约定了《十条家规》:晚辈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不可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许请客送礼;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期间被通报的34位问题领导干部中,33人都出现了“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无视党的政治规矩”“严重违反政治纪律”“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表述。 有29人出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字眼,有4人同时出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表述。 赵炜,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周总理夫妇的秘书,在他们身边一共工作了37年。据赵炜老人回忆: 记得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周总理交代主管项目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试验,参加的全体技术工程人员要注意绝对保守国家机密,试验的种种情况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属和亲友。这是纪律。周总理还当即表态说:“邓颖超同志是我的爱人,中央委员,但这件事同她的工作没关系,我也没有必要对她说。” 后来,我有一次和邓大姐又聊起这件事,说周总理的纪律观念真强,并且总是能够带头遵守纪律。邓大姐说:“嗨,那算什么,当年南昌起义时生离死别,他走前都没跟我露一个字。”后来邓大姐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邓大姐对我说:“恩来同志当然知道这次行动的性质,在那样的白色恐怖岁月里,每次生离都意味着可能就是死别呀。但是党的纪律不允许他透露一点信息,他就严格按照党的纪律的要求,一个字都不透露。” 邓大姐说:“作为党员,恩来同志和我始终遵守着党的教导:不应该说的事,不要说;不应该问的事,不要问;不应该看的文件,不要看;这是党的利益的需要。”“党的纪律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绝无例外。越是负责的党员,越应该以身作则,越应该自觉遵守纪律。”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永恒的课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周总理深知,一名党员,就是一扇窗口、一面旗帜,党员的形象是什么样子,党在群众眼里就是什么样子。 在“学习周恩来同志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座谈会上,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说,在周恩来的身上,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洋溢着浩然正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了党的领袖人物的精神风采,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学习周恩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自己的信仰无比坚定,他表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要学习周恩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优秀品德。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严守党的组织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从不搞小圈子、小团体,在党安排的任何岗位上都竭尽全力工作,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他严守党的工作纪律,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从不超越权限办事。他严守党的保密纪律,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绝不泄露半句。严以用权是周恩来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对党的责任担当。 要学习周恩来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以诚待人的品格。他号召大家“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要求大家在工作上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不沾染“浮泛与骄傲急躁的习气”。他反对用“大概”“差不多”“可能”这种含糊不清的词,而要求用准确的数字说明问题。他强调“不要如浮云一样,过了就忘了”,做事情总是事必躬亲。他一生诚恳待人,关心同志,没有架子,实实在在,经常说自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普通劳动者”。
1913年至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读时,曾拜在天津开设武馆的韩纂侠为师,习学“形意八卦”,后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韩纂侠则被聘为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周恩来再度学艺,可见恩周来师出名门。遵义会议前期,周恩来长期担任共产党军事方面的第一领导者,曾组建了著名的“中央特科”,并亲自讲授如何保卫自己、打击敌人的基本方法。 周恩来既是课堂上的武术教师,又扮演实践中的“武林高手”角色,常常奋不顾身地亲自指挥红队,抢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特务,虎口除奸,先后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叛徒何家兴、戴冰石、白鑫和国民党特务头子王斌、马绍武等人。当时周恩来化名“伍豪”,所以他的特科行动被称为“伍豪之剑”,他的特科比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部队厉害百倍,蒋介石曾对戴笠说:“如果我们抓住了周恩来,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 曾撰文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者习骅与周总理侄女周秉德曾有往来,他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中讲述了周秉德女士的一些故事,今天我们摘选一部分。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我随领导到直属单位中国新闻社调研,周秉德副社长认认真真地给我们介绍情况,还热情地端茶倒水。告别的时候,领导指着我对周秉德说:“这是你的老乡,淮阴人。”周秉德一听特别高兴,拉着我的手连声说:“小老乡、小老乡!”以后,只要一看到我,周秉德总是笑盈盈地叫我“小老乡”,让我心里暖暖的。 年底,在审核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填写的表格时,我发现周秉德学历一栏填的是“中专”,心想学历是提拔干部的硬杠杠,填错了可要吃亏的,于是我就打电话让她纠错。周秉德哈哈一笑说:“谢谢小老乡,不过确实没填错,我就是中专生。”我惊讶地问:“以您的条件,怎么会不读大学呢?” 周秉德解释说,中学快毕业的时候,周总理问她怎么打算,是上大学还是上中专?她说当然是上大学,再说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拔尖的。周总理问,那毕业以后做什么呢?她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呀。周总理说,既然如此,还是上中专比较好,上大学要读四五年,有的专业时间更长,中专只需两三年就毕业了,可以提前好几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呢!周秉德觉得很有道理,就高高兴兴地考了中专。 我还是有点儿转不过弯,直直地追问,现在学历这样值钱,大家都在整学历,你不后悔呀?周秉德说,好多人也建议她赶紧拿个文凭啥的,可是现在事情这么多,还是抓紧时间干活吧,读书不就是为了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