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札记】不妨杀个回马枪
今年年初,我们接到贵州省黔西县定新乡堡堡寨村一个苗族同胞的举报电话,声称当地村干部把县里下发的鸡苗私吞了。
于是,我们一行四人,来到定新乡去堡堡寨村调查。我们首先来到举报人家里了解情况。
举报人表示,他之所以要举报,原因很简单,就是村委会主任张家勇亲戚张家富养了很多鸡,而这些鸡苗是县扶贫办给的,县里领导来的时候给群众说过不要钱,但当县领导离开,张家勇却说鸡苗需要10元一只。举报人心想,一只鸡苗10元,还是不要了。但是之后他听到寨子上的人们说,县里说过不要钱的。等到发放鸡苗的时候,本来属于他名下的鸡苗就被别人领养了。于是,他才打电话给我们举报。
举报人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我们还得一家家走访核实。我们在堡堡寨村的大山下走访了一天,结果都是一样的。很多村民都说:“我们自家喂养不了,请村干部家亲戚喂养,集中起来好喂!”
没有结果,我们只得回乡政府。在吃工作餐的时候,我们主任说:“看来这个案子就这样了,不查了!”当夜,我们回到了县城。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主任电话来了,还是昨天的那个案子,让马上出发,再去堡堡寨村。
我说:不是不查了吗?
主任哈哈一笑,说:你不懂!
于是我们又来到堡堡寨村。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3户村民,签字并按了手印,却没有得到鸡苗。问题就出来了。一调查,原来是两名村干部代替签字,还按了手印。真相大白后,相应的人员受到纪律处分,鸡苗退回群众手中。
事后我请教主任,为什么一开始要先回去?主任解释说,有些案子,当你在现场的时候,也许不好办。村干部在当地群众中相当有威信,他们出去打一声招呼,群众所说的话肯定是一样的。当我们说不来了,他们放松警惕。回马枪一杀,他们的违纪违规行为就暴露出来了。
这次办案,事情不大,但真令人印象深刻。有些时候,不要着急,等到时机合适,不妨杀个回马枪!(贵州省黔西县纪委 周训超 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