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肖汝宏:牢牢把握精神实质 始终永葆清廉本色


牢牢把握精神实质 始终永葆清廉本色

——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心得体会
市财政局局长  肖汝宏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确立了党员应当遵循的道德“高线”和不能触碰的纪律“底线”,德纪相依,相辅而行,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财政系统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的重要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尤为重大。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将落实两项法规与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相结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制定财政政策、分配财政资金、推进财政改革、建设财政干部队伍的前面,依法规范用权,坚守清正廉洁,真正把《准则》和《条例》的要求植根于心、落实于行。
   一、学以知义,修身立德,提高党性修养。修订后的《准则》共8条、281字,可概括为“四个必须”“四个坚持”“四个廉洁”,为党员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古人所云的修好身立好德齐好家然后方能治国理政。全市各级财政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根本宗旨,不断培养高尚情操美德;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始终坚持公仆本色,规范权力行使,不断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心存敬畏,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道德高线,强调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落实在财政工作中,就是要牢牢把握“五个财政”的发展追求,紧紧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任务,在谋划、制定、实施过程中,切实把《准则》的各项要求与财政法律法规、各项财经纪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章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二、学以明纪,筑牢防线,严于廉洁自律。《条例》列明“六大纪律”,开列“负面清单”,为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作为财政党员干部,要对照《准则》昭示的“高线”和《条例》列举的“底线”,自觉践行“高线”,坚守“底线”,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规党纪各项要求;要把廉洁自律作为人生信条和终身尊崇,把好金钱、美色和名利关,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要以正反两方面典型为镜,见贤思齐,防微杜渐,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清白为官,保持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
   三、学以践行,慎权慎微,恪守党纪条规。《条例》重在立规,《准则》重在立德,立规惩恶,立德向善,一正一反,相互配套,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学习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就是要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严格遵守相关工作规定,带头执行组织人事纪律,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严格执行各项公开制度,对政府采购、农桥招标、决算审计等相关事项,及时予以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决不插手干预;敢于坚持原则,在预算编制、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严格按照法治财政标准化要求,不为人情编预算、拨资金,切实维护财政系统廉政形象;坚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小节做起,把住欲望关,净化朋友圈,管好身边人,在全系统形成争当廉洁“财政人”的良好氛围。
   四、学以尽责,担当责任,打造廉洁财政。《准则》和《条例》的学习贯彻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全市财政系统领导班子要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通过两部党内法规的贯彻实施,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党纪戒尺;要以《准则》和《条例》的贯彻实施,促进财政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坚持和完善“三重一大”议事决策;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抓住这个纲,带动其它纪律严起来;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易到难,由小到大,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治,绝不允许突破纪律底线。财政纪检监察组织要明确自身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能定位,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处理。各级财政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既要抓好业务,更要抓好党务和纪律教育,全力抓好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全市财政系统党员干部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两项法规约束之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努力做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财政好干部,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合力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